中商情报网讯:得益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和医疗需求不断上涨,我国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收入由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7.03%。预计到年,全国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亿元。
从构成来看,与关节类产品占据全球骨科植入性器械市场最大市场份额不同,我国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的最大类别是创伤类,其年的市场份额为29.80%。这一市场特征主要由我国骨科植入市场尚未开发成熟造成。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对高端骨科植入产品接受度的提升,我国脊柱类和关节类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提高。
数据来源:广州标点医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创伤类植入器械
创伤类植入器械,系指用于治疗四肢等各类骨折损伤的植入物,可以发挥复位、固定等功能,包括髓内钉、接骨板和螺钉等。数据显示,年-年,创伤植入类器械市场的销售收入由51亿元增长至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5.76%。创伤类相关产品市场开发较为充分,是我国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最大的细分类别。预计到年,全国创伤类植入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亿元。
(二)脊柱类植入耗材
脊柱类植入耗材,系指用于治疗脊柱畸形、脊柱侧弯、退行性腰间盘病变、退行性胸腰段侧弯、椎体滑脱、胸腰段脊柱失稳、脊柱肿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植入物。脊柱是人的中轴骨骼,具有支持躯干、保护脊髓神经和内脏器官的作用。这条被称为“人体第二生命线”的脊柱,由于退变、骨折、先天性和特发性原因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会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目前,市场上的植入式脊柱矫形器械产品品种繁多,其中包括胸腰椎钉板系统,颈椎钉板系统和融合器系统等。颈椎钉板系统适用于颈椎退行性疾病、创伤和肿瘤等病理性疾病的治疗。胸腰椎钉板系统主要用于治疗需要通过器械进行融合的胸腰椎及骶骨的严重机械不稳定或畸形,以及胸腰椎骨折和错位。椎间融合系统主要用于椎间盘更换的治疗,也是最重要的细分领域,约占整个脊椎植入器械市场的一半。椎间融合手术是将压迫神经的椎间盘部分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切除椎间盘部分后会导致病人自体骨骼融合,影响活动能力,通过植入椎间融合系统可以帮助恢复脊椎的功能。
数据显示,-年,脊柱类植入器械市场的销售收入由47亿元增长至8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58%。预计到年中国脊柱类植入物市场规模将达亿元。
(三)椎体成形手术系统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均为较为成熟的无神经症状OVCF(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方式,两者具有同样的治疗适应症,包括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骨髓瘤等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以OVCF应用最为广泛。根据《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对于OVCF,虽然没有研究证明椎体成形术比保守治疗效果优越,但通过临床经验,早期行微创手术治疗是OVCF治疗的最佳方法。
由于骨折手术通常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进行,对肌肉、韧带的损伤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近年来行业在向微创术式发展,微创术式在脊柱领域的应用较多,包括脊柱内固定微创手术、椎体成形微创手术等。椎体成形手术在全球已应用数十年,技术成熟,在我国处于快速成长期。-年,我国椎体成形手术系统的市场销售收入为1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87%,成长性良好。预计年,我国椎体成形手术系统销售收入约为16亿元。
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年1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第一批医用耗材统一编码名单,共计种耗材,其中骨科材料的数量最多,达种。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的应用,不仅为医保准入规则制定和医保准入价格谈判奠定基础,也为医用耗材的全面带量采购打下基础。从政策的发布和各省耗材试点情况看,骨科器械均为医疗器械行业改革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