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锻炼是骨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康复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的原则。
骨科病人的功能锻炼分3个阶段。
1.初期术后1-2周,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使用综合征。此期病变部位可能由于疼痛、肿胀导致肢体活动受限,因此功能锻炼应以肌肉等长舒缩运动为主;而身体其他部位应加强各关节的主动活动。
2.中期术后2周,即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解除牵引或外固定支具,此时病变部位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减轻,应根据病情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和健肢的帮助下,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逐渐增加病变肢体的运动范围和运动强度。
3.后期此时病变部位已基本愈合,外固定支具拆除,应加强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和外用药物熏洗,促进恢复。
此外,还应保持关节功能位置,但由于功能位是相对的,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视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综合因素确定。
常见的功能锻炼
1.双下肢踝泵运动
即患肢与健肢一起做静力性屈伸踝关节运动,并于背伸与跖屈极限位置保持数秒,15-20次/组,每日2-3组。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
即大腿前方肌肉放松及收缩练习,收缩保持10秒后再放松10秒,患肢15-20次/组,健肢20-30次/组,每日2-3组。
3.直腿抬高运动
即抬腿时脚尖绷直,慢慢抬起,当抬到极限时停止5秒钟再缓慢放下,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宜。
4.引体抬臀运动
即健肢用力踩床,双手紧握牵引床上吊环或双上肢用力顶住床面,头部后伸,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臀部离开床面5秒再落下,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宜,每1-2小时一次。
5.扩胸运动
利用拉力器或徒手练习,10-20次/组,每日3-4组,防止上肢及背部肌肉萎缩,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增进肺功能。
张琴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