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但有时却也变成谋财害命的场所。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还有三分之一是死于医源性事故。
癌症、ICU、手术是过度医疗重灾区
病人:三分之一是药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
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但有时却也变成谋财害命的场所。病人对其可以依赖,但又不可过于迷信,留点心眼,长点知识,提高点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少花点冤枉钱,还是十分必要的。
有有心人作过这样的统计:
年哥伦比亚的堡高塔市的医生罢工52天,出现了一个被称为”不寻常的副作用”:当地死亡率下降了35%。
同年,在美国洛杉矶,当医生对医疗事故保险涨价不满而罢工示威时,全市病人死亡率下降了18%。
年,以色列全国医生大罢工,为期一个月,根据耶路撒冷埋葬协会的统计本月的全国死亡人数下降了50%。
十年后,年,以色列医生再次举行全国总罢工,长达85天,过后,耶路撒冷埋葬协会又做了一次统计,在这85天中,全国死亡率下降了50%。
一位叫波美特拉博士对80年代西方国家医生罢工与死亡率下降的调查指出:死亡率的下降与罢工日期的长短成正比。如: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医生罢工2周,死亡率下降为20%.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医生罢工3周,死亡率下降为30%.
也就是说,西医的医生罢工时间越长,全国的死亡率越低。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还有三分之一是死于医源性事故。
三分之一是药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
美国全国健康联盟主席罗伯特·门德尔松说“如果90%以上的现代医学从地球上消失,即90%以上的医生、医院、药物和医疗设备从地球上消失,那么,这马上会大大地增进我们的健康。”
实例:医生判死刑的病人不治自己好了
对上述统计分析可能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是危言耸听。而我则认为不无道理。因为有爹妈及熟人的实例为证,自己也有切身体验。
年81岁医院,住十多天后,病情愈发恶化,眼看快不行了,便赶紧往家送,我也连夜从海南赶回老家。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到家后不但没死,反倒一天天好了起来,又活了7年多。
我母亲年3月初86医院初诊为晚期肺癌,后经承德、北京、医院专家们的看片会诊,也一致确诊为肺癌,并都下结论说,最多活不过3至6个月。老太太不习惯住院,闹死闹活的要回家,医院只呆11天。回到家后,精神逐渐放松,病情也不断好转。至今4年过去了,依旧健在,还能跟我一起喝点小酒。
村民鲍凤林年患脑梗,医院。治疗一个多月后,用尽一切办法,仍旧每况愈下,在彻底绝望的情况下,买好花圈纸钱,用救护车紧急往家送。没到家之前,墓坑停尸排等都已提前准备好,就等着咽下那最后一口气。不料,断了医疔,却断不了那口气。躺在热炕上,漫漫的,意识恢复了,眼睛睁开了,嘴张开了,死神走开了,二年后竟能拄杖走路,生活自理了。年,旧病复发,医院。医生说,太晚了,没救了,赶紧往回送吧!回到家里即刻穿上装老衣,准备好棺木等一切后事。不料又起死回生,到现在又一年多过去了,在脱离治疗的情况下,第二次逃离死神。
过度医疗中的过度检查
在当下中国,过度医疗已成热门话题,很多人都有切身的深刻体会,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所谓的过度医疗,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简单说,过度医疗是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
过度医疗花样繁多,令人防不胜防,后果十分严重,具体案例不胜枚举,在此不妨举出几例。
医院医生李文松(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过度医疗是一整个体系,从最初的检查,到后续的诊断治疗过程,都存在着过度医疗的情况。
“医院看病,大夫没问两句,就给开了核磁共振、CT、造影等各项检查。”李文松说,这就是“过度检查”,虽然不能排除有一些是因医生经验不丰富,难以判断病情,怕漏诊误诊,所以用设备“大撒网”检查,但最主要的仍是谋利。
他介绍,医院的发展,医院陷入了“技术至上”的恶性竞赛,即争相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像一台双源CT机要多万元,尽管在购买设备时,医院不少的回扣,但为了尽快收回成本并赚取利润,医院都会鼓励医生多给患者开这种费用较贵的新设备检查。”
医院会以“处方费”的方式来鼓励医生给患者多开大型设备的检查,医院做一次核磁共振检查费用约元,医院给医生的处方费就高达20%左右,因此医生大多会让病人选择价格高的设备。
“以前结核病的很多诊断根据X光胸片,再结合痰检等就可以确诊,但医院,CT的使用量已经远远超过X光,因为X光检查一次只要几十元,而CT检查动辄就要两三百元。”李文松说,过度检查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而且长期接受射线、辐射类仪器检查,也可能增加致癌的风险,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过度医疗中的过度治疗
相比过度检查,在治疗中的过度医疗行为则更为严重,李文松介绍,其中较易被人们忽视的就是最常见的“输液”。人们似乎也已医院输液这种治疗模式,我国也因此成为当今世界上的“输液大国”。
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此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曝出:年我国医疗输液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是有道理的。”李文松表示,输液过程的所有环节几乎都存在风险,除了可能带来诸多药品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之外,对于病人而言,医务人员的穿刺、滴速操作,输液器及注射器的质量,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医院对输液特别“青睐”,主要还是“以药养医”的机制在作祟。
李文松指出,医院给病人输液的目的主要在于联合用药,医院的输液与药品回扣和奖金提成直接相关。对医生而言,现在输液已很少是单纯输盐水和糖水,大都跟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像大剂量地使用头孢等抗生素,而这些药品的回扣往往很高。比如某些出厂价仅有几毛钱的药剂,医院里会高达十二三元,这中间翻了十多倍的差价就分别被医药代表、医院和医生等蚕食。
如今输液已经建起了一个收费平台,不仅可以通过加药收取药费,还可收取观察费、注射费等,而输液滥用,不仅使我国病人处方的平均金额不断攀升,也给很多患者身体带来了影响,很多患者体内对头孢菌素耐药率已高达40%,而有些患者更是因医生在输液药剂配置上的失误而枉送了性命。
医疗器械也是过度医疗中的“大头”
除了药品,医疗器械也是过度医疗的“大头”。据了解,不仅心脏支架,小到针头针管、大到骨科用的钢板、人工关节等高科技器械,医院和实施手术的医生一定比例的回扣,医院赚取高额利润的有效手段。而医医院这长长的利益链条,价格也要翻上几番。“我们医生中流传一种说法叫选科就选骨,就是因为骨科手术中所放的器械较多,拿到的回扣也就多。”李文松说。
“医院进购医疗器械基本是通过招投标来进行,但在私下里,医院相关的负责人及个别医生有过接触,并给予提成,水很深。”李文松说,有的医生也会联系熟悉的器械厂商,采取“跟台”,即由厂商将所需的医疗器械直接送至手术医院采购环节,私下拿到更多回扣。
癌症、ICU、手术是过度医疗重灾区
在实际治疗中,还有几类是过度医疗的“重灾区”。
癌症治疗就是一大重点领域。“病人得了癌症,家属肯定会倾尽所有来治疗,有些医生就抓住患者家属这种心理,拼命用最贵的药。”李文松说,癌症治疗中还存在过度化疗的情况。比如像一期肺癌这类患者,术后不宜化疗,但目前医院病人手术后都要“被化疗”。而多次化疗不但费用高,而且会使病人免疫力急剧下降,诱发其他疾病,最终造成“人财两空”。
重症监护室(ICU)同样如此。“进了ICU,都是给病人用最贵的药和材料,一般都用五六百元一支的进口止痛针、几十元一根的进口导管等,一天的治疗费花费上万元并不奇怪。”李文松说。
还有一位网友沉痛的披露说,“这事让人联想有些手术到底该不该作,国内的医生是不是集体有目地过度医疗,他们过度作手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收红包?我不愿意相信医生为了金钱可以丧失道德。可是,这是事实。连他们自己内部人都承认现在的医生太黑,即使你给了红包,像你这种小手术大主任、大教授也不一定亲自上手作。都是让手下的研究生作。你家属能知道什么?你又不进手术室。
有些手术、放化疗能让你早死
敛财到也罢了,可是有些手术作了,还能让你早死。我母亲年得了膀胱癌,发医院作的电切术,术后化疗。一年后复发又开始放疗,一共不到2年花了10多万,最后人还是没了。同样的病,我爱人同事的岳父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放弃了手术,也放弃了治疗。老人在农村生活,家里人没有告诉他得了什么病,老人只是回家正常生活。家里额外多注意了些饮食,现在老人还健康地生活着,3年半了,血尿也没有了,医院复查。两例同样的病人,同样的年龄,结果,一生一死。不能说明问题吗?
前几年我有机会在英国的养老院工作,我发现了国内和国外在医疗理念上存在着天壤之别,尤其在肿瘤的治疗上,英国更趋向保守,有些老人得了癌症根本就不手术,不作放化疗。而病人的寿命相对比国内长得多,痛苦也小得多。我们的病人得了癌症大多数手术,然后放化疗。病人死得更快,钱也被掏空了。我不否认有些癌症手术之后有很好的疗效,但这是少数病例。
癌症病人手术,放化疗就是一个催死的过程。如果病人不作手术可能也会经历病情的发展而死去,但手术放化疗,会让人死得更快。医生为什么大量地作手术?这背后不能不说是利益的驱动。
病人自己用大黄治好了“胃癌”
本人真实经历,年,具体几月我忘了,我父亲大便不顺畅,没胃口,到医院去看医生,当时有一个叫“李济X”(我一直对这个名字很赞赏,济X吗,当然非常好)的医生接的诊,说病很重,是胃癌引起的出血,要做胃镜,下了病危通知书,同时因为血压低要马上输血。 本人听到这,当然很紧张了,随即召集亲戚朋友都来看我老爸。期间我求他用保守措施边观察边治疗,先不必大动干戈把一切医疗手段都用上,所以他说输血什么的,本人因为就一小白领,收入一般,并且知道父亲思维清楚,只是因为几天没吃饭,身体有点虚,所以就有点不愿意输血故意拖延不签字的意思. 我父亲以前学过中医,他自己觉得问题不是很严重,把大便苏通也许就可以了,所以他就叫医生给他弄了点大黄,生地,他自己就用热水服下,约半天过后,病情明显好转,随即住院观察,约第三天出院了,随后吃了几百块钱的阿胶。直到现在年,我父亲仍然好好的健健康康的。4年多了,我一直无法想通,这位医生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来对待普通的病人,如果当时依了他的治疗方案,我家现在会是什么景况,依了他的治疗方案,我的父亲能现在会是怎样?他医术不够吗?还是有其他的企图?”
我国卫生总费用:年是年的近6倍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卫生总费用年为亿元,年为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13.6%,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9亿元,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8亿元。年的费用是年的5.96倍。
其中,既有物价上涨、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合理增长,也有过度医疗造成的不合理增长。
专家指出,过度医疗犹如一个“无底洞”,吞噬了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国家、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无形中抵消了医保增加给百姓带来的实惠。
人死了,药还堆积如山
人死了,药还堆积如山。医生明知患者是癌症晚期,根本没有治疗价值,仍在拼命开药。
“父亲去世后,我扔了整整三个编织袋的药。人都死了,药还堆积如山,而且都是自费药。”北京北洋华诚新能源公司职员许京详说。许京详的父亲是抗美援朝战士,家住北京朝阳区小关附近,退休前在一家国有运输公司工作。年6月,老人体检发现肺癌晚期,已经无法手术。为了治疗方便,他选择了家门口的一医院。一年多,老人陆陆续续出入院10余次,直到年9月去世。此间医药费总计50多万元,当时医保报销封顶线是17万元,其余都是自费。
住院期间,许京详几乎天天陪着父亲,目睹了治疗全过程。刚住院时,父亲能吃能喝,但医生总是不停地给输液。老人从早晨起床,一直输到夜里。在输液的同时,还要不断打针,有时一天要打七八针。“你见过蜂窝煤吗?我父亲的屁股比蜂窝煤还要烂,密密麻麻都是针眼,足有上千个,我都不忍心看。”许京详说。更令他郁闷的是,每次住院,医生都要给老人开汤药,但老人根本喝不下,端来就倒掉。为此,家属多次要求医生停止再熬汤药,但根本无人理睬。后来,老人病情加重,但他坚决拒绝住院治疗,因为他越来越反感医生,也不想再花冤枉钱了。许京详说:“医生明知患者是癌症晚期,仍在拼命开药,而且多数是昂贵的自费药,实在令人寒心!”
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肿瘤患者是过度治疗的“重灾区”。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例如,对于一期肺癌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国际上公认的结论是,这类患者术后化疗不受益。但是,我国的治疗都是“流水线式”的,多数病人手术后都要“被化疗”。有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本来是早期肺癌,只需要做一次手术,花费两三万元,基本就可以长期生存。但是,医生做完手术后,还是习惯性地把他转给了化疗科。在做了四个疗程的化疗后,病人免疫力急剧下降,随即肺癌复发,并出现脑转移,于是又做了伽马刀手术,结果导致了更大范围的肿瘤转移。由于医生的过度治疗,老先生不仅花费了30多万元,而且踏上了不归路。
过度医疗的根源是逐利冲动
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经济关系。在过度医疗的利益链条上,医院和医生都是既得利益者。
重庆市江北区副区长高洪波指出,医院院长把过度医疗归因于财政投入不足。的确,医院的总收入中,财政拨款只占10%左右。但是,很多人忽视了一点,医保经费也是政府补院的重要方式。因此,财政补医院逐利的借口。高洪波认为,近年来,医院和房地产业一样,已经成为“暴利行业”。例如,医院5年间的年收入由5亿元增加到20亿元,这其实都是患者的“血汗钱”。医院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政策,医院创收越多,奖金越多。因此,医院多赚钱,而不关心如何让患者少花钱。现在,医院都在进行新一轮扩张,其背后隐藏的是难以抑制的逐利冲动。
结论,医院,该进去的要进去,该逃离的要逃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命运不能轻易被他人掌控,关键时刻要自己作主。
相关视频
医院心研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胡大一:不要过度医疗,不要在患者身上做得过多。
谨表感谢!
温馨提示:每天分享新资讯与您一起成长!欢迎免费订阅健康北京中科白疯癫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