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1颈椎及疾病简介

你的颈椎正常吗?做一个小小的检查,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以下标准:头向后伸时,双眼可直视上空,鼻尖和额头可在同一水平面,颈后面的皮肤褶皱可以靠近头枕部的枕骨结节部;颈椎向前屈时,下巴可以碰触自己的胸膛;旋转的时候,下巴可以碰到自己的肩部并且可以看到侧方;头颈向左右两边侧屈时,耳朵可以贴近肩部。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颈椎正常活动度为:前屈60度、伸展50度,左右侧屈50度,左右旋转60度。这就是正常的颈椎标准,如果达不到,那就好好阅读接下来的章节吧!

颈部的脊柱由7个颈椎,6个椎间盘和所属韧带构成,从侧面看呈脊柱前凸。典型的脊椎骨分为前面的椎体、后面的椎弓、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椎体的后缘与椎弓共同组成椎孔,各个椎孔相连构成椎管。椎弓又分为椎弓跟和椎板。颈椎的椎弓跟较短,因此所构成的椎间孔的前后径也比较小,是颈脊神经根容易受到前后挤压的原因之一。颈椎位于缺少活动的胸椎和重量较大的头颅之间,其活动度较大,又须支持头部使之保持平衡,故容易发生劳损,尤其以下部颈椎为主。当头向后伸时,脊髓变短变粗,正常黄韧带无褶皱。当头往前曲时,脊髓变长变细,椎间盘后突压迫脊髓。

颈椎是脊柱中体积最小,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相较于腰椎和胸椎,颈椎各椎体之间的运动相对更大更频繁,这就使颈椎比身体其他部位更早,更容易出现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水分逐渐减少,失去弹性和韧性,而使椎间关节由原来的饱满与稳定状态变成松动状态,颈椎间不稳定。韧带的钙化、骨化、断裂、变性让它无法起到原有的对颈椎的保护作用,如果受到劳损或外伤,就可能发生退行性病变。与颈椎有关的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的损伤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并不是老人的专利,从少年到老年,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人的颈椎到25岁发育成熟,而25岁之前发生颈椎间盘突出者为数并不少。

颈段脊柱疾病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颈段脊柱的骨性(骨折、骨的退行性变)、软组织型(炎症、损伤、退行性变)疾病和肿瘤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非肿瘤的颈椎疾病。目前已经认识的颈椎病有多达多种种,国际上对颈椎病有许多分类方法,如按照致压物来源,压迫位置等。在中国,颈椎病临床上分为7种: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其他型(如食道压迫型等)和混合型。

如果颈椎出现不适和酸痛感,代表颈椎间盘退变已经开始。肩颈甚至上肢的疼痛是颈椎病最主要的症状,临床上常见的五种疼痛为局部痛、血管性疼痛、扩散痛、放射痛和牵涉痛(牵拉痛)。其他常见症状为颈部活动受限、麻木、肌肉无力、颈背部不适、头晕、头痛、耳鸣、眼鼻口干、流涕流泪、听力下降、恶心呕吐、反复落枕、行走不稳、头转动时出现位置性眼球震颤等。少数颈椎病患者还可以出现下肢及心脑血管症状,以及血压的改变,心前区疼痛、视物不清、双侧瞳孔不等大、突发眩晕及摔倒,头晕、语言及记忆力障碍,个别患者甚至出现肌肉萎缩、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瘫痪等。脊髓、动脉等病理改变的程度取决于压力的程度和时间。

颈椎处于人体神经中枢的重要部位,是脑血循环的必经之路,一旦发生疾病,必然会影响心脑血管和中枢神经。与颈椎病相关的疾病有87种,如颈源性高血压,颈源性脑血管疾病,颈源性心绞痛,颈源性神经衰弱等。颈椎病涉及儿科、妇科、消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和精神科。在中国每年近万脑血管病人中,26%是因颈椎病而诱发。年报道指出,颈性心痛与颈性心律失常,两者对心血管药均无效,按颈椎病治疗其症状及心电图多半可恢复。

颈椎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呢?首先最主要源于颈部各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然后其他组织的退行性变相继发生,颈椎的健康状态变差,同时加上急性损伤、慢性损伤、炎症和不良姿势等因素导致颈椎椎节失稳、松动、错位等椎骨结构、关节顺列的病理改变,或出现颈椎间盘髓核突出、膨出或脱出,韧带、骨膜下血肿或骨刺形成,更甚地出现颈椎椎管狭窄等器质性改变。

骨刺(或骨赘)的形成是颈椎退行性病变进入难以逆转时期的标志,早发部位多见于两侧构突、小关节边缘及椎体后缘,后期几乎每个骨缘均可出现。形成时间从半年到10年不等,一般为1—2年。有观点认为,骨刺是椎间盘的张力和应力推挤椎体周围的韧带和骨膜所致。总之,骨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机体为了稳定椎间关节、消退局部炎症而做出努力的产物,但是长期的骨刺难以自然消退,而且会带来各种严重病变。其中一种严重病变就是脊髓受损害,如长期未获得治疗,病变逐渐发展,可以出现脊髓变性、软化及空洞形成,导致成为不可恢复性伤害。脊髓一旦出现变性,任何方法均难以根治,最多停止或减慢病情的发展。

骨刺骨赘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急性外伤,二是慢性损伤。

急性外伤包括从高处跌下、碰击、自然灾害、鞭索式伤和医源性损伤(如不得法的推拿),这些损伤可使向四周突出的纤维环将椎体骨膜及前、后纵韧带推开,在其上下前后形成四个间隙,间隙内可有血肿和渗出物,经过一定时间后,血及渗出物被吸收机化,即由钙化或骨化而形成骨赘。急性外伤还容易引起环枢椎半脱位,枢椎的移位是颈性眩晕和晕厥的重要原因。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外伤可能由于时间太长而被遗忘,而实际上它对脊柱的损害是存在的。如一个35的患者出现慢性进展性双下肢痉挛性活动困难,被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陈旧性脱出)。一开始患者否认有外伤,而后来经医生启发才回忆起15年前不慎从2米高的桥上摔下,过了5—10天颈肩臂痛,逐步自愈,15年未出现症状。其实任何的大伤小伤都需要引起注意,最好经医生确认是否康复,以免留下后患。

颈椎承受外力导致的伤害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屈曲外力可以导致椎体前脱位、单纯楔形压缩性骨折、屈曲泪滴状骨折、复合损伤(如椎体楔形伴上位椎体的前脱位)。如果承受屈曲外力加上旋转外力,可能导致关节囊破裂、韧带和椎间盘损伤、急性髓核突出、关节突交锁等。其他的暴力如伸展、垂直、旋转力作用下,颈椎会有不同的损伤,损伤与力量方向、大小、损伤过程等等都有直接关系,和颈椎原来是否具有退行性改变、类风湿关节炎等因素也关系紧密,因此不可一概而论。

在慢性损伤的情况下,椎间关节松动、失稳、椎间隙变窄,椎体的异常活动可以刺激椎体边缘的骨膜,使新骨形成而成骨赘。同时内压升高或分布不均匀,而导致髓核向四周移位,在后纵韧带薄弱的条件下,易突出后方形成髓核突出;如果中央有裂隙,髓核组织可能进入椎管,形成脱出。随着变性的椎间盘膨出,使附着在椎体缘的骨膜及韧带掀起、出血、血肿机化、骨化而形成骨质增生,反复多次即形成骨刺。

除了上述的物理性损伤以外,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肾有问题,脊柱也很可能出现问题。也就是说肾精不充足,骨髓不充足会导致颈椎疾病。伤肾精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彭鑫博士在接诊一个病人的时候就说:“长期睡眠不均衡会导致伤及肾精。”

颈椎章节参考资料:1.《颈椎病》,北医院

2.《颈椎病自我防治》,张光武,金盾出版社,年9月第1版

3.《颈椎病》,杨克勤张之虎,人民卫生出版社,年7月第1版

4.《颈椎病无创疗法》,王海泉穆卫东,金盾出版社,年1月第1版

5.《颈椎病康复与预防》,王俊华李来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0月第1版

6.《走出颈椎病困扰》,赵明李典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2月第1版

7.《新编颈椎病学》,马奎云孙孝先,郑州大学出版社,年1月第1版

8.《颈椎病防治问》,刘献祥张建新,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年9月第1版

9.《自我调理颈椎病和肩周炎》,崔林华李计留陈元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年9月第1版

10.《非药而愈》,徐嘉,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2月第1版

11.《颈椎病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张卫华,人民军医出版社,年12月第2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lygk/6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