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指导专家
郑晓蓉
医院
整复科学科带头人
咔
!
擦
!
骨
!
折
!
好痛苦!来人啊,医院!
我要接骨!!我要手术!!
可是,手术也很痛苦,不想手术可以吗?医院整复科学科带头人郑晓蓉说,传统的整复手法一直传承至今,仍是不少骨折患者的最佳选择。只是,很多人对接骨治疗存在误解。
—误区1—
手术后再骨折不适合接骨手法
晋江人许女士因前臂骨折做手术,取出钢板后,搬重物时再骨折。他不想再次手术,医院求助。
医院认为,再骨折的愈合相对较慢,骨折线为斜形,不稳定,易发生再移位,对患者配合的要求非常高。
好在许女士意志坚定,非常配合。医院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3个月后骨折愈合,一年后复查,骨折完全长好,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手术后再骨折也可能通过接骨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误区2—
关节内骨折不适合接骨手法治疗
史先生摔伤后,肱骨小头骨折,准备手术,但他更倾向于保守治疗。
经过充分沟通,医生采用接骨手法将骨折块复位,固定约1个月后拆除固定进行功能训练。后来,史先生外出务工,医院就诊。
直至5个月后,医院联系他复查,发现骨折端愈合良好,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但关节面相对复位后稍有塌陷。
经询问才知道,史某拆除固定后,觉得出现肌肉萎缩,就自行做俯卧撑。
结论:患者的早期治疗配合固然重要,但功能训练时遵医嘱循续渐进也很重要。同时,关节内骨折如果治疗得当,一样可以通过接骨手法进行治疗。
—误区3—
接骨固定后没法早期活动,会致活动不好
四川人胡师傅是摩的司机,出车祸导致左前臂骨折。医院整复科采用接骨后外固定的治疗方法。
由于胡某体格肥胖,依从性不好,甚至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痂断裂,反复固定了4个多月,比一般患者延长了近一倍。
从理论上讲,前臂的旋转功能及肘腕功能可能会不理想,医院合理的功能训练指导后,最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实践证明,无法早期活动只是相对骨折坚强内固定而言,若是接骨固定后,在外固固定的同时进行合理功能训练,是不会出现关节活动不好的情况的。
—误区4—
骨折必须接的很正,肢体功能才会好
杨先生30多岁时右小腿骨折,当时采用接骨固定治疗,虽然骨头没有完全接正,但长好后走路各方面都很好。现在50多岁了,因为车祸再次出现右小腿另一节段的粉碎骨折。
有了原来的经验,他坚持要求接骨固定治疗。医院采用接骨后夹板加石膏固定的方法给予治疗,4个月后完全康复。
结论:病人有两次骨折的经历,说明骨折并不一定需要完全接正,还有一种专业的说法叫做功能复位,即治疗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参加正常工作生活的要求就可以了。
—误区5—
骨头接正了就是好了
很多人认为,骨头断了或脱臼,用接骨手法接正后就是好了,其实不是。
郑晓蓉介绍,在骨头没长上之前,或受伤的筋没有修复好之前,接正的骨头或脱臼也是会再次歪掉或脱位的,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中非常多见。
就像前面提到的四位患者,与接骨后的X线片对比,骨头还是或多或少有发生移位,但因为移位的程度在功能对位范围内,因此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若是超出范围,效果就不好了。
需要强调的是,骨头断了并不是把骨头接好那么简单,还需要配合药物的内服外用、正确的功能活动指导以及病人良好的配合治疗等方面的共同协助,才能最后获得一个良好的恢复效果。
值班编辑蔡伟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