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涉及剧透,只有相关的背景介绍,没看过电影的尽可放心
姜文四年磨一剑的新作《邪不压正》上映一周,评论褒贬不一。其中诸多的象征和隐喻,更是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其实要我说,作为普通观众,我们完全没必要过度的去在意细节。这部电影要讲的事情,其实就两个字:复仇。
大家都能在电影中看到彭于晏、也就是李天然的复仇,但其实他的复仇只是故事的明线,原型来自小说,是虚构的。而在明线背后,还一条重要的暗线:电影的女一号、周韵饰演的关巧红的复仇。她的复仇,并非虚构,而是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事件。
民国第一女刺客施剑翘、和她刺杀孙传芳后散发的告国民书
关巧红的原型,即是上图中的民国女刺客施剑翘:她为报杀父之仇,蛰伏十年,刺杀了直系军阀大佬孙传芳。而在她诸多的传奇之中,有一点和骨科医生的关系紧密,那就是:她曾让医生用手术“放开”了自己的小脚。
如今已经是年,身边健在的裹脚老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稍微上些年纪的人,肯定会对小脚女人有所记忆。
裹足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荒诞、最变态的文化,始于五代,终于民国,其间尤以清代为甚。至晚清,女子不缠足者甚至被视为异类,被人嘲笑和嫌弃。
电视剧《白鹿原》中,私塾中因白灵裹脚引起的争论
而今人完全无法想象,缠足本身是一种多么变态的行为:
小女孩儿长到四五岁,便要开始缠足。先将除拇趾外的四根脚趾,向足底死命卷曲,是所谓“裹尖”、“裹瘦”,这两个过程中,足部三、四、五趾会严重的扭伤甚至脱臼,重者,五趾甚至会直接坏死脱落。
而后,再进行“裹弯”,使脚掌弓弯、脚心凹陷,直到足部变为马蹄状。
整个过程要持续一两年甚至数年,全程无麻醉,无止痛消炎药物,女孩儿脚上发炎化脓,疼痛钻心夜不能寐,到最后,小脚裹成,女孩儿几乎完全无法独立行走,“扶婢只能到中庭”,终生被束缚在十几二十平方米的活动范围内。
晚清时,裹脚不分阶级,不分贫富。因此,即使像施剑翘这样的、出生于高级军官家庭的女孩儿,也免不了裹足的悲惨命运。
施剑翘的父亲被孙传芳枭首示众,为了复仇,她先是嫁给了承诺替她复仇的男人,但她最终发现,男人根本不是真心替他报仇,于是她意识到:复仇就要靠自己,一个人,一支枪,就够了。
施剑翘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复仇,最大的障碍,就是她的小脚。
前面已经说到,小脚女子,别说奔跑、搏击,就是正常行走都十分困难。施剑翘想凭自己去刺杀孙传芳,就必须要靠骨科医生的力量,将自己的双足恢复正常。
实际上,自清末的“天足运动”以来,反对裹足就成了大势所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出生的女孩儿,就少有裹足的了。
那么施剑翘这些人,实际上就成了“最后一批裹足者”,这显然是一群很不幸的人。她们中的很多人为了活得更有尊严、能和别人一样平等的工作学习,非常需要“解放小脚”的手术。
因此在当时,医院、诊所都可以为患者做这种手术。不少当年旅华的外国医生也在自己的著述中提到过这种叫做“中国缠足畸形”的特殊疾病。
施剑翘在自传中说,她曾在天津四处打听能通过手术“放脚”医院。医生警告她说,手术非常痛苦,风险极大,但她决定立刻手术,但当时她的骨头都已经长成形了,脚趾要一个一个做手术,拉直再长好,十分痛苦。但是她每次治疗都准时到达,而且不管再疼也从来不吭一声。
电影中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关巧红
《邪不压正》的主创团队,实际上是和施剑翘的后代做过深入沟通、并拿到了人物故事的版权的。在电影中,周韵的足部佩戴了某种弓状的牵拉装置、并且做康复训练的细节,应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当时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上述的细节看,那时的缠足矫形手术是要分多次进行,时间长、患者痛苦、风险大。大概是因为那时国家贫弱混乱,医疗水准又比较落后。
宋儒耀的缠足矫形术
而在一篇发表于年的文章中,作者宋儒耀声称,他通过一系列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成形术矫治缠足畸形,只需开刀一次,休息一周,收效良好。可见矫正缠足畸形的手术在上世纪一直存在,并为不少“最后一代缠足者”提供了帮助。
宋儒耀的病例
这样的手术,实际上是骨科医生们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时代进步做出的一份贡献。
虽然裹足的陋习已经成为历史,因为变态的文化而造成的“人为畸形”不见了,不过因为先天、后天的种种原因造成的足踝疾病总还是在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双健康的双脚对于人们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专注于足部疾病的骨科分支——足踝外科方兴未艾,每一位骨科医生,都应当对足踝方向的新知识保持足够的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北京好看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