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级诊疗制度还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不足等诸多问题。扬州市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医疗服务能力不平衡、不充分结构性矛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年12月,政府史无前例的投入11.33亿元,全市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医院标准建设并全面投用,每家中心设置病床—张,平均建筑面积约㎡,辐射2—3个乡镇,服务10—20万人口,让全市多万农民共享“健康红利”。
一、“松散型”到“紧密型”医联体合作
新建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医院、医院这两家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每年派出不少于名医疗、护理、康复专家,引导“服务、人员、资金、管理”等重心下沉。在实现医联体纵向医联体全覆盖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力求“病人不动,专家移动”。
目前,医院下派专家团队对基层专科病房进行一体化管理,已在全市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打造眼科、耳鼻咽喉科、儿科等联合病房19个,联合科室(门诊)64个,累计服务患者3.63万人次,手术人次。医院下转到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患者累计人次,3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通过管理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的全面托管的紧密型医联体3.0模式正在重点推进。年,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18家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门诊服务人次.31万人次,占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为16.83%,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例为9.42%。医院组建了全市骨科、卒中、胸痛专科联盟,医院、妇幼保健院组建全市中医、妇幼保健专科联盟。
二、借助第三方检验机构满足检验检测需求
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通过与医学检验所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合作,可以弥补检验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的短缺,医院的信赖度,医院的综合分析成本,医院的诊断能力。
其中15家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先后与扬州市、南京市医学检验所等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合作,增加外送的检验项目高达50多项,医院常用的检测项目,累计为人次的农村居民提供优质价廉的检验检测服务。
三、精准扶持提升中医药优质服务能力
18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全部设置中医综合诊疗区,并且从整体布局、装潢风格、氛围营造上均体现浓浓的中医文化氛围,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对18家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年,扬州市被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地级市)”,全市新增全国、省级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基层工作站5个,省中医药新增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4个,新增扬州市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4个、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中医药示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年,以扬州市中医为牵头单位成立中医联盟,18家中心成为第一批成员单位并且挂牌设立名老中医工作室,18家中心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人次为人次。
四、以特色科室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扬州市近年来充分发挥医联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的精准帮扶作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建设,组织开展了基层特色科室市级孵化中心建设工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一院一策”的帮扶,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帮助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打造一批本土化、有影响力的特色科室,更好的服务群众。
截至年底,扬州市已创成市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39个,省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15个,其中18家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创成江苏省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12个,创成扬州市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32个。医院在区域医疗中心已开设各类名医工作室86个,累计接诊患者3.6万人次。全市遴选确认医院心血管内科等16个科室市级孵化中心重点建设单位。
五、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引领农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扬州市将智慧扬州信息化工程列入市政府“云上扬州”建设的重点工程,全面推动18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各项管理服务“+互联网”,到年能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其中16家中心与医院开展CT、心电、超声等远程会诊。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成员之间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现了医联体成员之间的所有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医院MDT会诊、学科医联体建设、移动查房、医疗帮扶、远程会诊等操作。
邗江区方巷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与医联体龙头单位医院自从年10月开展紧密型合作以来,通过远程会诊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已为区域医疗中心人次患者发具CT检查报告,同时开具CT检查单的医生通过海纳医信医疗影像管理系统及时查看检查结果。
六、医疗人才是留住患者在基层首诊的关键
扬州市进一步加快实施“双千人”定向培养计划,通过继续开展卫技人员“务实进修”活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优秀卫生骨干遴选计划,建设基层优秀卫生骨干队伍。通过在基层实施倾斜化的招聘政策,降低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医疗人才招聘门槛。
18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启动建设以来,扬州市新进招聘人才名,其中新进定向委培44人,以18家区域中心为重点,全市已累计遴选省、市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名、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科医学专业高级岗位晋升不再受高级岗位比例限制,18家中心取得全科医学专业副高级以上职称39人已经按照要求进行超岗位聘用。扬州市还通过探索县、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编制共享机制,乡镇卫生院订单定向培养的医学人才优先供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使用。
七、多方合力提供优质的配套政策支持
扬州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将医联体建设列入市委全委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民生1号”文件,全方位支持医联体建设。市委、市政府《打造“健康中国扬州的样本”行动计划》要求,扬州市级财政投入1亿多医院医联体建设,医院、医院常年派往农村区域中心专家每人每年10万元专项补助。对市区医联体牵头单位向城区常年派驻的专家,市、区财政分别按每人每年2万元、3万元标准给予补助,安排0万元支持医联体分级诊疗信息平台等,各中心给专家一定的出诊费用。扬州市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占主导地位基础上,配备基本药物目录外、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其中18家医院要求配备使用药品,满足不同人群用药需求。
据统计,自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面建成投用以来,已新开展检查项目94项,17.02万人次,新手术项,例,新开设一级科室25个、二级科室92个,累计创成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国家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1家,省示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全市新增6家、累计8医院。年相比年,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筑物面积、实际开放床位、诊疗人次、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医疗收入分别增加41.96%、79.15%、49.79%、43.12%、.95%、.63%。扬州市建设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成功做法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全国媒体报道,并被推荐成为全国基层医改典型案例。
免责声明基层卫生网部分文章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方面的疑问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一路有您!
广州权威的白癜风医院合肥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