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疗行业来说,这次疫情是一只意想不到的“黑天鹅”。疫情是危机,既是短期的压力,也是一个行业格局变动的机会。
寒冬让企业优胜劣汰,挺过去的企业将会拿下“春天到来之时”更大的市场份额。
不过,疫情之下,带来的不只是“马太效应”,影响的是整个医疗格局。
社区网格化——必须加速的分级诊疗
1月4日,国家卫健委牵头成立、包括3个部门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动员能力,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群防群控,稳防稳控,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控制疾病传播”。
对于疫情防控中最为关键的基层防控一环,《通知》做出了精准有效切实可行的部署。
其中提到了“社区网格化”的概念,意在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乡镇和社区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主。
“社区网格化”
社区医疗中心通过家庭医生对病情进行筛选和分类:
初步筛选和分类
对于需要到发热门诊的病人,各区统一安排车辆送达指定发热门诊就诊;
对于不需要到发热门诊就诊的病人,由各社区落实在家居家观察,家庭医生负责做好市民居家观察服务工作。
进一步筛选与分类
对于已确定或高度疑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由市卫健委送至指定治疗点治疗;
疑似发热病人留在发热门诊留滞观察;
发热情况较轻还不能确定疑似的病人则由各区负责接回指定地点隔离观察;
确定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由各区负责送回家中居家观察。
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初筛,使得医生可以快速做出有针对性的诊断,降低医生工作压力,提升诊断效率。
此管理方式与国家卫健委正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分级诊疗方案非常相似。
经过新型冠状病毒事件后,可以预料:分级诊疗管理和家庭医生模式会被强化,个人的健康档案将交给社区统一管理跟踪。
未来,慢性病、传染病的第一道医疗保障,将由社区服务中心完成。
疫情之下医联体的分级诊疗
但是,长期以来慢性病和传染病诊断和治医院负责管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平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很难接手!
此时,就需要发挥由社区卫医院形成医联体模式。
即以1医院为牵头单位,医院、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
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可在医联体内以对口帮扶、技术支持为纽带形成松散型合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另外,随着国家卫健委开始将“互联网+”的手段引入医联体当中,未来电子病历,将患者的信息串联成线,呈现出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做面,更好的将患者分流到对应的医疗机构,,最终助力分级诊疗,满足患者多样化诊疗需求。
应急储备弱化,“4+7”的另一面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物资紧缺也是备受
此外,高度依赖中国原料药的印度药企也表达了担忧。该国从中国进口的原料药包括:阿卡波糖等糖尿病药物、环丙沙星等抗生素,以及各种OTC止痛药如布洛芬和扑热息痛等。
有印度药企表示,库存现可维持~3个月,但如果供应商长期无法重启业务,势必会影响其药品的正常生产。
科学面前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矫情做作,医疗行业需要认清当前的致命短板,基于有效发展带动真正创新和迭代能力的落地。
所以,通过疫情可以看到,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未来仍任重道远。
内容来源:MedTrend医趋势
本期编辑:小李
版权声明:科技创新直通车尊重版权并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无法溯源的文章,我们均在文末备注了来源;如文章视频、图片、文字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联系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