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指导:医院骨伤科曹亚飞、刘伟东
世界卫生组织(WHO,年)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年)定义疼痛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Campbell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是患者的一种痛苦感觉体验,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在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尽早缓解疼痛是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骨科相关疼痛也越来越多,一是年青人工作、生活习惯及姿势不良导致的慢性劳损和脊柱关节疾病,二是人口老龄化造成的脊柱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增加。
骨科疾病的主要表现就是疼痛,如何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就是骨科医生的主要任务。虽然多个学科都在治疗和处理这类疾病,如骨科、疼痛科、推拿科、针灸科、筋伤科、理疗科等,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己的技术优势。但随着医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和进步,疼痛的治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某一个科室或某一种技术独揽天下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以骨科为主体的多学科和多种技术融合的综合性疼痛治疗模式。
为什么骨科疼痛要以骨科为主体的多学科技术融合的综合性疼痛治疗模式,而不是其他学科为主体?因为对任何疾病和痛症的治疗,正确的疾病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准确找到疼痛的原发病变是获得治疗的必要条件,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多模式综合治疗疼痛(而不是单一模式)是获得治疗效果的正确途径。而在骨科疾病导致的疼痛上,骨科医生在解剖、诊断、病因、病理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在治疗方面,不仅注重骨、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