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举国欢庆的日子,但这份美好祥和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如果说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院骨科发热观察病区就是阻止战火蔓延的前哨阵地。疫情就是命令,唐山二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紧锣密鼓制定各项政策全方位抗击疫情。医院特点并结合骨专科专业优势,医院原综合内科的基础上,派驻骨科专业骨干力量,共同组建骨科发热观察病区,以保证在疫情下骨科患者的就诊,医院其他科室保驾护航!2月4日,庚子鼠年立春,医院发热观察病区正式收诊。30多名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发热观察病区的工作中,他们无畏逆行,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团结一心,紧密协作,为这场疫情阻击战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请领导批准”,“我是党员,我先上”,在这个没有硝烟、无声战斗的集体中,每一位成员都表现出作为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面前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这里,他们心往一处靠,劲往一处使,舍小家,顾大家,拼搏着,坚持着!在这里,他们用自己的付出筑起了防控疫情牢不可破的防线!在这里,无时无刻都发生着不为大家知晓的感动!这里的爱,无声守护!
综合内科的主心骨于文霞主任患病手术,医院为数不多的内科专家,她在住院期间没有停止过电话咨询会诊,术后7天就返回到工作岗位。疫情发生后,她每天通报疫情最新动态,传达疫情防控文件精神,不定时多形式组织全科学习相关知识。她每天忙于全院患者内科疾病的会诊、病区各项工作的协调管理、发热患者的筛查确定……很多时候午饭都来不及吃,夜色深沉时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于主任的精神让全科紧紧团结在她的身边,更增强了同事们战胜疫情的信心。郭晓斌医生作为医学博士,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连夜绘制流行病学调查表,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和采纳;韩林华医生术后三周就返回岗位,拖着病痛的身体一直在工作。他们只是整个内科团队的普通一员……
杜晓健主任和杨焕友主任临危受命医院派驻的骨科第一梯队负责人,勇担重任,积极熟悉、组织、讨论、参与制定相关诊疗流程及工作制度,以最快的速度组建起一支能战斗,有凝聚力的骨科分队,为后续梯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博医生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主动请缨承担起病房开诊的第一个24小时值班;刘国立医生一夜未眠收治了4名患者,为3名急诊开放伤患者及时实施了手术;骨科组的张宏斌、符建松、孙汝涛不分上下夜班,一直坚守在病房工作。
他们只是骨科第一梯队的缩影……
护士长李巧静,在日常工作中认真仔细、兢兢业业。疫情发生以后,李巧静组织护士们学习培训防疫知识,参与协调准备,每天忙到很晚才能回家。病房里总能看到李巧静身着粉色毛衣的身影,有人笑谈她为紧张的疫情平添了一分温馨的色彩,她却说这只是为了在所有的同事中能更快的找到她,让她的战友、她的患者时刻知道她就在身边,一直都在!护士孙轶虽不善言谈,但见人总是微笑。在疫情发生时就偷偷地跟护士长说:"护士长,我是党员,医院派人支援,我随时可以参战。”当接到作为支援市传染病院梯队人选通知时,她说在请战书上签上名字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准备好了!备好物品,剪掉长发,随时出征!护士王玉荣,主动请战支援武汉,并表示:“医院工作过,参加过‘甲流’患者的护理,比其他姐妹略有经验,无论支援哪里,都让我先去!”护士冯倩倩还处在哺乳期,母亲患乳腺癌做手术;护士王雪辉的母亲因急性心脏病行急诊手术,她自始至终没有请过一天假,每天忙到加班结束后才回去陪伴刚做完手术的母亲。自发稿时止,发热观察病房共收治发热患者27例,疫情还未结束,战斗还在继续!昨天是杜晓健主任带领的第一梯队圆满完成工作,由关节三科孙明宏主任带领的第二梯队正式上岗的日子。两队在交接工作时,杜晓健表示:“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做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重大,虽然一周的工作结束了,但是只要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医院安排,随时待命重返岗位!”孙明宏也表示:“万事开头难,杜晓健主任作为第一梯队的负责人,给我们开了个好头,也给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第二梯队一定会再接再励,团结一致,共同战疫”。
同心协力共同战“疫”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世上哪有天生的英雄,是因为有人需要,有人愿意牺牲才成为了英雄!假如这个世界上真有天使,那他一定就是这般模样!发热观察病区的全体人员同守初心、共担使命,用医者心,天使爱负重逆行,为唐山百姓生命健康筑牢“抗击疫情”的一道不倒防线!致敬!医院发热观察病区的全体白衣战士!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