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骨科患者术后死亡给我们的启示

围手术期风险无处不在,术后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作者:麻醉之花

来源:医学界麻醉频道

对我们麻醉医生来说,不但要麻醉前做好评估,术中密切监护,术后也要综合评估并与手术团队做好沟通,最好与家属也要交代术后注意事项,不然有时也会功亏一篑,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后悔莫及。

病例回顾

病例1:

患者,男,58岁,肥胖,平时睡觉打呼噜,可能有轻度呼吸暂停综合征。各项检查基本正常,心电图检查ST-T改变,平时无心慌胸闷。在腰硬联合下行右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中给予咪达唑仑2mg并吸氧,患者入睡并有呼噜声可唤醒。

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回答自如,无不适。连接一次性静脉术后镇痛泵,常规剂量,持续量2ml/h,按压一次0.5ml,15min可按压一次。安返病房。当晚,病房呼叫麻醉科插管抢救,插管时可见反流的小米粥。患者当晚死亡。

病例2:

患者,男,56岁,体型尚可。术前没有具体询问睡觉时呼吸道是否通畅。各项检查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在腰硬联合下行左胫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

手术结束后,患者无不适,连接一次性静脉术后镇痛泵,常规剂量,持续量2ml/h,按压一次0.5ml,15min可按压一次。安返病房。当晚,病房呼叫麻醉科插管抢救,插管时可见反流的小米粥。患者也在当晚死亡,也怀疑有呼吸暂停综合征。

这是多年前的病例了,死亡原因不详,也没有做尸检,出现这种结局没有赢家。这两个病例是何其的相似,只不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麻醉医生麻醉、不同的外科大夫手术而已,但我们应该回过头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以后的工作保驾护航。

启示

1、此两例患者不管从年龄还是从检查上都没有手术麻醉禁忌症,麻醉方式都是椎管内麻醉,相对来说对呼吸道要求不算太高,术前对上呼吸道没有特殊重视,更没有预料到死亡会降临。

2、大家普遍认为全麻风险高,术后回病房都会特意安排吸氧心电监护,而对其他如椎管内麻醉、区域神经阻滞等麻醉方法的患者常规是不监护的,更何况在6个小时后,以至于没有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贻误了最佳抢救时机。从插管来看,反流误吸一定是有的,不过无法确认是误吸引起了窒息导致死亡,还是其他意外导致了死亡,从而引起了反流误吸。

3、从我的随访中得知术后回病房的患者,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常规6个小时后进食,而在6小时期间即使是患者瞌睡,护士一般交代家属不要让患者入睡,只要患者一闭眼,家属就在旁边叫,即使吸着氧心电监护的患者也是如此。在此过程中,患者和家属更加疲惫不堪。他们认为熬过6个小时就好了,可以吃饭,也自认为可以睡觉了。事实上,患者在空腹的情况下,反流误吸的几乎没有,特别在吸氧监护下缺氧的更是少见。在没有进食之前,反而入睡是安全的。特别有心电监护的患者,更可以让患者睡一会儿并交代家属观察监护数值及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

4、患者进食的时间是不确定的,骨科手术大多数患者术后6小时后进食,进食时间几乎都在夜里,大多数是小米粥,进食后就直接平躺了。这个时间段我更偏向于患者可以间断小量喝开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为第二天的饮食做好准备,更何况有些患者术后容易恶心呕吐,这样做也降低了误吸的风险。

5、特别术前患者整体情况还不错,对死亡没有任何的预兆。医生要考虑死亡的原因,家属更要讨个说法。这时候每一个可能原因,都会查找你的医疗文书,哪些药和操作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并发症,进而出现了生命威胁。

6、肥胖病人增多,睡眠状态下呼吸不畅的人更多。要常规询问患者入睡时是否打鼾,是否有憋醒的情况。平时睡觉有憋醒史的患者,无论做什么手术什么麻醉,术前术后都要与家属及外科大夫做好沟通,引起家属的重视,术后加强监护特别是呼吸道的监护。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只要我们充分交代了需要注意事项,即使患者术后发生了其他意外(如肺栓塞),那也是手术后患者必须承担的风险。

7、虽然麻醉方式就那几种,但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情况,要区别对待。我们要从不同的病例中总结经验,减少甚至杜绝同类事情的发生,从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达到双赢。

作者声明:本文只是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指导。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病因有哪些
白驳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hs/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