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匠心巧手,精湛的临床技术连同行都敬佩不已;他,仁心仁术,坚守骨科临床一线近三十载,无私的爱心换来了病人的爱戴;他在医疗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医院业务副院长、医院院长、郑州市医学学科建设领军人才——梅伟。
艺无止境,追求不能停步
在临床工作中,梅伟是个很“挑剔”的人,他总是要求自己在专业技术领域精益求精。为此,他稳扎实干,在临床上不断赶超国内外一流技术。他曾率先在河南省开展了颈椎外伤前路AO钢板固定,后路颈椎侧块螺钉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前路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前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等高难度技术。年,医院脊柱外科成为河南省中西医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年成立医院。对于梅伟来说,技术进步永无止境,脚步不能停歇。
科研创新,学科进步的阶梯
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临床科研上梅伟更是严谨求实。作为第一完成人,他主持设计的“颈椎后路手术头架”项目于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该头架解决了颈椎后路手术中体位摆放及操作的困难,并带有独特的术中牵引装置,由于该设备设计简单、制作容易、安装操作灵活方便、价格低廉,保证手术视野显露宽阔、完全,有利于手术操作,减少脊髓神经的副损伤机会。术中持续颅骨牵引,占有空间小,对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减压及稳定十分有利。同时该头架增加头颈部稳定性,减少口、眼、鼻等部位压疮,利于术中监护及麻醉师各项技术操作。并获得国家专利,目前已制造成产品医院推广使用,为数以千计的颈椎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作为第一完成人,梅伟主持研究的“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项目,年获得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的技术,颈椎管前后方脊髓压迫得到彻底解除,尽最大可能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完全恢复颈椎的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性前凸;重建颈椎的即刻稳定性,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使病人以健康的姿态尽快回归社会。
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研究的“早期分型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研究”项目,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全麻下术中配合颅骨牵引,利于体位的摆放、骨折复位和颈椎的稳定。最大限度地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完全恢复颈椎序列和椎间高度。利于手术部位的显露、方便操作和内固定的安放,骨折愈合率高,固定节段少,颈椎生理功能干扰小。重建颈椎的即刻稳定性,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使河南省的患者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到北京、上海才能诊治该疾病。此外,颈椎后路手术头架、脊柱手术椎板骨刀、股骨颈骨折防旋鞋等7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专利。
“医者仁心”,病人永远是第一位
在2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梅伟诊治了上万名病人。他常说,作为一名良医,要医术医德都好,医术可以提高,而医德需要时刻坚守。如今,他和很多患者已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更有着诚挚的信任和深厚的友谊。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
在工作中,梅伟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由于视患如亲,梅伟多次收到患者及家属的表扬信及锦旗,医院评为“十佳服务标兵”、“优秀共产党员”。
供稿人:闫洧涛
统筹:周二彬林昆责编:鹏云寒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