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由荣格工业传媒主办的“第十一届植入介入医疗器械创新峰会”在苏州拉开帷幕。此次会议以“需求未满,创新不止”为主题,重点围绕产业政策、市场机遇、研发与材料、生产制造等专题展开讨论,共吸引了多位来自植入介入医疗器械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精英。
本次会议设立了政策法规与临床运用会场、生产与使用会场、研发与材料会场,演讲嘉宾重点围绕骨科、心血管、口腔种植等植介入器械领域,与现场观众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长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医疗器械的三大产业群之一,而苏州作为这一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其医疗器械产业规模位居前列,最近几年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以及政策的支持下,聚焦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打造,呈现出蓬勃的增长态势,而这正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根据CFDA数据,-年中国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行业收入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7%,远高于全球3%左右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在大环境利好的背景下,我国也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并为国产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图
荣格工业传媒会议部总监邵敏女士
尤其是国内植入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加之需求的不断增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老企业聚焦于其中,他们通过投资、整合、加大研发投入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并持续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突破,从而成为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重要突破口。
荣格工业传媒会议部总监邵敏女士在致辞中表示,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国内植入介入医疗器械跨步实现高端化,离不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技术发展的支持。她希望演讲嘉宾带来的成功案例和国内外前沿资讯,能帮助企业调整研发策略、加强创新,助力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打造。
1主会场图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神经事业部临床注册法规总监陈阳女士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神经事业部临床注册法规总监陈阳女士,在题为《医疗器械绿色通道之行》演讲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审查及注册通过情况。从年政策实施起,进入审查通道的器械获批数量逐年增长,在当前国产化替代的大背景下,创新医疗器械未来可期。
从细分领域来看,高值耗材占比高达49%,其中大部分是心脑血管器械。进口替代、带量采购等行业政策加速了国内高值医用耗材企业创新发展。年开始,获得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的品类逐渐增多,人工智能、治疗器械和手术机器人等品类呈现出多样化的创新发展局面。
年国家出台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新条例对创新医疗器械给予政策上支持。制定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和政策,医械创新纳入发展重点,对创新器械予以优先审评审批,支持临床推广和使用。完善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科技立项、融资、信贷、招标采购、医疗保险等方面支持。
现场,演讲人就新条例的相关法规作了介绍,并对医疗器械的申请创新进行了讲解。
图
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产品销售经理韩定中
医疗植入物通常达数年或数十年存于人体内,其力学和生物学性能由不得丝毫差错,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要求很高。因此,“合规”与“质量”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医疗植入物企业亟需解决的挑战。如何克服这类监管驱动型产业的“障碍”?比如全球范围对医疗植入物严苛的产品准入制(各地法规、产品标准等)。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产品销售经理韩定中在演讲报告《为生命健康护航/蔡司医疗行业质量解决方案》中,从医疗行业面临的难关谈起并介绍了当前健康医疗质量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植入物金属加工涵盖多个流程,从最初的原材料到首次成型,再到加工、精修,不同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