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超20万人围观门诊实录超吸

看病、手术、科研,马不停蹄的医生们向来给人严肃权威的形象,但随着网络短视频的发展,许多医生展现出了自己的另一面:医院问诊、手术,空闲时自编自导自演健康科普短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有的甚至将门诊的经历拍成视频作品。生动、通俗、直观的医学知识分享,不但使许多患者受益,还让更多网友听得到、听得懂,通过网络科普传递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

青大附院脊柱微创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元亮

视频浏览量高达万

“大家好,我是孙医生,今天这个话题我准备了很久,是关于腰疼……”视频里,一位身穿手术服的男医生将腰痛的复杂原因用大白话娓娓道来。就是这样一条短视频,上线当天播放量就超过万,到目前为止浏览量已经达到万。这个视频里的医生成为抖音平台粉丝量超过40万的“科普达人”,他就是青大附院脊柱微创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元亮。

通过视频作品,可以看出孙元亮的表达能力很强。他的科普内容细致且充满“干货”,并喜欢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在工作中遇到的病例。按照他的说法,要用普罗大众听得懂的语言做科普,“和伪科学争夺粉丝”。

利用休息时间拍视频

大家都知道医生的工作很忙碌,如何有时间录制这些视频呢?“我基本是晚上下班以后,或者是周末休息时间在家里录。”孙元亮说,“录视频很快,有时候一晚上能录三四个,但前期的准备工作比较耗时间。做科普视频需要查证很多资料,如果有知识储备就会快一些。”

孙元亮最开始在网上做医学科普是在年。他发现坐诊时,同样的问题要反复解释很多遍,“一天能接诊70到90位病人,但很多患者的问题是相同的。”他便想既然这样,不如直接将解答拍成视频发给患者,让患者了解得更详细,还可以反复观看。就这样,孙元亮将拍摄好的科普视频传到了抖音上。几天后,当他再次点开视频时,发现收到了很多评论,很多人表示这个视频解决了自己的难题。这让孙元亮意识到科普的作用,从此开始了短视频的科普之路。

总结做医疗科普视频的经验,孙元亮表示,首先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不要用太多医学术语;其次,选题一定要结合大众的兴趣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ys/10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