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院新闻寒梅傲雪炳慧流芳曾炳芳教

<

10月30日下午,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医院骨科曾炳芳教授从医从教50年纪念活动在医院隆重举行。

曾炳芳教授自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来到医院骨科工作,从事骨科和显微外科的临床实践和应用研究,为骨科专业人才培养和医疗服务、科学研究殚精竭虑、孜孜以求,也为骨科学科建设作出卓越贡献。曾炳芳教授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卫生部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曾炳芳教授在年被授予中国显微外科杰出贡献奖,年被授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卓越贡献奖。庆祝活动以《寻骨问道五十年》开篇,视频从曾炳芳教授从医从教生涯中的小事切入,回顾骨科大师曾炳芳从医50年来始终坚持行医济世、寻骨问道的心路历程,回溯六院骨科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征程。

推动骨科亚专业化引领骨科新起航

作为中国骨科学界的泰斗,从医从教50年来,曾炳芳教授为六院骨科的发展,为中国骨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年,医院副院长、骨科行政主任的曾炳芳教授就骨科的未来发展陷入深思,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骨科创伤的病例将会减少。骨科以急诊为中心的专业运作模式不能长久,需及早做好准备以应对这种疾病谱的改变。曾炳芳教授随即着手开展一流人才引进工作,分出专门处理择期病例的亚学科,通过试运行,为未来骨科的建设和发展积累经验。年,医院骨科首批获准成为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年,创伤中心大楼落成,修复重建外科、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关节镜外科和矫形外科的分科瓜熟蒂落,正式成建制建立6个专业、9个亚学科。在曾教授的倡导和带领下,医院筑巢引凤,科室海纳百川,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积极推动骨科亚专业化,把六院骨科建设成专业门类齐全,人才梯队结构合理,临床科研医院的骨科临床诊疗中心,为学科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致力急诊显微外科修复切实减轻病人痛苦

当谈及医者的初心与使命时,曾炳芳教授说道:“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用心为人民服务,站在患者角度以心换心,努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奋斗50年。”正是曾教授这种“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从医理念,切实减轻病人所蒙受的痛苦,在其引领下通过团队研究、探索在急诊条件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自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或游离组织组合移植来修复肢体复杂组织缺损的途径和方法,实现急诊治疗与二期修复相结合的治疗模式,为肢体复杂组织缺损的早期修复提供一个实用、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丰富和发展四肢显微外科技术。

曾炳芳教授选择肢体严重损伤的急诊修复作为临床工作的主攻方向。他常常亲临急诊第一线,帮助许多伤残患者保住肢体,恢复劳动力。曾经有一名33岁的女工,右上肢被滚筒机绞伤,导致大面积软组织撕脱、尺桡骨骨折、腕关节脱位,情况十分危急。曾炳芳教授当机立断,与姜佩珠主任在急诊进行双侧背阔肌肌皮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前臂巨大的软组织缺损创面,手术连续进行了17个小时,顺利保住这位女工的伤肢,也保留了手的功能。就这样,急诊显微外科技术在临床的成功应用挽救了许多严重损伤的肢体,修复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组织缺损,内容广泛,几乎涵盖用于二期修复的所有显微外科技术。“急诊显微外科修复肢体复杂组织缺损”的研究成果在年获得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救死扶伤的医学之路上,曾教授用医学智慧和高度的责任心为患者点燃生活的希望,是患者心中可以托付生命的好医生。

严谨治学育新人化作春泥更护花

曾炳芳教授在患者面前是个良医,在学生面前是个严师。在日常临床医疗工作中,他的大医精神体现在诊室内,体现在手术室台上,更体现在他对年轻医生的悉心指导之中。年,曾炳芳被遴选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自此以后,他把精力倾注在研究生教育之中,综述修改、开题选择、课题实施和论文撰写,每一个细节都有他指导的痕迹,展现出平凡园丁的赤诚之心和无私奉献精神。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医学院院训在他的身上闪闪发光,也照亮六院骨科人的前行方向。毕业后教育历来是骨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曾教授倾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ys/10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