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科幻剧上演闽东医院骨科尖端

在医学和科技的融合领域

医院近日

上演了一幕现实版的“科幻”剧

……

宁德福安今年58岁的张先生

多年来一直忍受着

颈椎不适和头晕等症状的折磨

这些症状逐渐成为张先生的生活常态,医院的一次体检时发现了异常,检查结果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他的颈部竟然藏有一个大小如同鸡蛋的肿瘤。

进一步的详细检查显示,这个肿瘤已经侵蚀了颈椎5、6椎体的近三分之一,并且对脊髓产生了超过50%的压迫。更为严重的是,包括椎动脉在内的重要血管也受到了严重压迫。

由于颈椎结构十分复杂,包含重要血管、神经、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传统手术的风险极高,可能导致大出血甚至瘫痪。

▲术前影像可见肿瘤侵蚀多个椎体,压迫脊髓及椎动脉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刘成招及其医疗团队决定融合一系列先进的“黑科技”手段,为张先生实施手术。

他们利用精确的3D打印技术,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构建出了一个与张先生的椎体形态和大小完全匹配的三维模型。这个实体模型不仅让张先生和家属直观地了解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也加深了他们对医疗团队提出的手术方案的信任。

3月7日,这场精心策划的手术上演了。在骨科手术显微镜和超声骨刀等“黑科技”的协助下,刘成招主任带领的医疗团队凭借深厚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历经3个小时,成功将肿瘤从张先生的颈部中剥离,出血量控制在毫升左右。

▲在术中神经监护及显微镜辅助下完整切除肿瘤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先进的神经监护系统始终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实时监测,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在安全的范畴内进行。

当一切尘埃落定,术后,张先生恢复迅速,四肢活动自如,感觉良好。仅仅四天后,他就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下地行走,七天后,顺利出院。最终的病理报告显示,那个令人畏惧的肿瘤原来是一个神经鞘瘤。

▲术中神经监护系统

“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是高科技应用于临床的胜利,实现了术前精准规划、术中精准定位,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也是骨科团队软硬件实力的全面展示。”刘成招主任医师自豪地说。

▲术后MRI复查示椎管神经减压充分,肿瘤完整性及大小与3D模型一致

据了解,在医学的前沿领域,医院骨科一直在不懈努力,不仅专注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打造骨科的学科品牌。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医院院长林成寿深知,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他表示,自年起,医院骨科便开始依托戴尅戎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技术力量和资源优势,结合赵杰名医“师带徒”工作室给予的指导支持,全力推进3D打印技术和骨科手术机器人等辅助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将医院骨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医院抓住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机遇,引进了一系列尖端医疗设备,如骨科手术显微镜、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监护设备、碳纤维手术床等,使得骨科的设备种类及先进程度位居省内前列,并同步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医生。

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医院3D打印分中心成立以来,这个分中心迅速展现了其效能,成功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超过多例的高难度骨科手术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效。

此次颈椎肿瘤手术的成功,再次证明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医院分中心

相关链接

目前,医院3D打印分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

●研发创新

致力于不断研发、引进新的3D打印技术和材料,以满足医疗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持续扩展3D打印技术在医学及其他领域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新的应用场景。

与省内外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以及3D打印企业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医学3D打印技术的发展。

●临床服务

利用3D打印技术,根据医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设计与模型制作,辅助手术实施及临床教学等服务。

●康复及形体矫正

目前可打印康复辅助支具、脊柱侧弯矫形器、矫正鞋垫等。

●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医务人员3D打印技术的培训与研讨。针对院校可提供个性化3D打印定制服务,用于如授课、培训等不同类型教育场景需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ys/11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