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华商韬略吴静
李凤成是鄂尔多斯市的一位村民,他在年12月和年4月分别给两条腿做了关节置换手术,手术价格相差了近10倍,从3万多降到了多元。4月15日,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正式落地鄂尔多斯市,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集采落地后,关节置换手术从万元时代进入了千元时代。除了百姓受益,人工关节集采背后的大赢家其实是一家国外企业,这要用医用陶瓷说起。
医用陶瓷是人工关节很重要的原材料,它硬度高、耐磨损,可减少关节面产生的磨损颗粒,降低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假体松动的危险,从而延长人工关节寿命。
来源:CeramTec 除了人工关节,医用陶瓷还被用在我们熟知的口腔修复领域,并且可以作为医疗设备中的元件使用,如起搏器、听觉设备等。
中国是陶瓷起源国,但在医用陶瓷上却是个后进生。国内骨科企业的核心原材料多依赖进口,国外厂商占据了医用陶瓷等材料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技术积累、资金规模、生产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为这些企业建立了坚固的堡垒。
在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出,其用于生产关节产品的原材料陶瓷球头、内衬存在依赖单一境外供应商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境内无合格供应商”。
来源: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
在春立医疗年发布的招股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该公司的陶瓷关节假体产品所用到的陶瓷球头、内衬也均是向CeramTecGmbH采购。
该招股书中还提到:“包括强生、施乐辉、史赛克、捷迈邦美、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等在内的主流国内外关节厂商均自该公司采购陶瓷材料。”可见这是行业的普遍现状。
来源:CeramTec 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可以把依赖单一供应商总结为“符合行业特点”,但对于整个国内骨科行业来说,唯有实现技术突破,才不会被“卡脖子”,芯片行业便是一个教训。
集采东风下,行业人士纷纷预测国内高值耗材行业的发展将得到进一步规范,新一轮的整合或将开始。
当我国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日益提高的居民生活水平,遇到国家的带量集采政策,可以预见,陶瓷关节的需求将不断释放,产品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对于上游原材料和加工设备的需求也将提高,骨科企业开始向上游延伸。
以医用陶瓷为代表的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人才稀缺,且团队内部各学科人才相互磨合也需较长时间。尽管国内有不少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研究的院所和企业,但依然存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衔接不紧密的问题。
进口替代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口号,打造中国品牌、从低端走向高端是大势所趋。面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集中的跨国企业,国内企业应该广纳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建立强专业素质的营销团队、不断提升质量,而对于无竞争优势的中小型企业,也许抱团取暖才是更好的选择。
继陶瓷球头、内衬领导者CeramTec之后,国外已有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完成了BIOCERAMAZUL陶瓷球头的研发。放眼国内,宸泰医疗等企业也正在展开相关研究,他们会成为下一个CeramTec吗?
——END——
欢迎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