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各种粉碎性骨折及其创伤后遗症、跟腱断裂等医院创伤科的常客,创伤科医生通过手术为患者治疗疾病,看似锋利冰冷的手术刀下,却隐藏着温暖火热的心。骨科医生这个职业的辛苦程度常人是难以想象的。8月5日,记者医院创伤科,现场体验了一把骨科医生辛苦而又平凡的一天。
1每日必修课交接班+查房
早上8:00,医院住院部4楼创伤科的走廊里开始忙碌起来,首先是创伤科副主任医师刘福尧带领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交接班,之后与医生们认真阅读和分析新入院患者及术后复查患者的X光片,由管床医生具体介绍患者情况,医生们一起讨论患者手术方案以及患者康复计划。
为了能更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创伤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于交接班后进行巡视查房。创伤科几十号的患者,每间病房走过一趟,问候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问候新入院患者的病情,基本上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每天的交接班和查房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更是获得患者病情信息的最好渠道。”刘福尧医生说。
“你好,今天感觉怎么样,伤口疼得厉害吗?晚上睡得好吗?看下你的伤口”、“刘阿姨你的右小腿粉碎性骨折手术已经一周多了,复查X片看手术很成功,你再安心静养一周,等拆线后就可以出院了”、“这个小伙子是新入的,明天手术已经安排了,不要紧张,按照医生护士吩咐的做就行了”……看似轻松的一声问候和认真细致的病情检查及处置,却是骨科医生多年来查房养成的工作习惯。
“与病人第一次接触很重要,病人和家属看到医生查房时温馨和蔼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会增强对我们的信任感。不要小看查房,要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它不仅能够传递一种信任和精神鼓励,更是加强病人对疾病本身的了解。”刘福尧医生说。
2老人粉碎性骨折微创手术钢板内固定
刘福尧医生于上午9:00进行了当天的第一台手术,记者跟随着进入手术室,正在洗手消毒的刘福尧医生对记者说:“我们今天做的是经皮微创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这是一台粉碎性骨折钢板内固定的手术,虽说不算大手术,但对医生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但要具备外科医生的多年临床经验,更要懂得微创技术。
接受手术的患者陈丽娟(化名)今年65岁,一周前在公园锻炼时不小心摔倒。摔倒后,陈丽娟随即觉得疼痛不已,走不了路。医院,坚持说自己没啥事,让家人买来了一些跌打酒、膏药治疗,但疼痛仍未好转,并且还是不能行走。在家人的坚持下,陈丽娟被送到医院创伤科。X片检查显示陈丽娟右小腿下端粉碎性骨折,刘福尧医生与陈丽娟商量后决定行微创骨折部位钢板内固定手术。
整个手术中,刘福尧医生时刻保持精力高度集中,他不停更换着各类器械。早上10:30,患者被推出了手术室。近1.5个小时的手术,就伴随着仪器的嘀嗒声悄然结束。大家走出手术室后,刘福尧医生眉宇间有了些轻松,看得出,手术非常成功。刘福尧医生告诉记者,一般骨折治疗,尽可能间接复位,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再次损伤,用锁定钢板横跨骨折处,加以固定骨折。骨科微创骨折手术,可减少破坏骨折部位组织血液的供应,避免伤害手术部位皮肤、肌肉等,且增进伤口美观。
同时,刘福尧医生对记者说:“我们科经常会接到这种病例,女人在五十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激素是在下降的。如果绝经了,就说明女性激素已经降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而女性激素水平的大幅下降,会造成钙的丢失很厉害,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时候,如果摔倒了或磕着了就很有可能造成骨折,最常见的几种则是胸椎、腰椎、髋骨和手腕的骨折。所以,五十岁以后的女性一定要注意多晒太阳,每天最好能喝上一斤牛奶,医院测骨密度,服用补钙或者防止骨质疏松的药物。在家里要防滑,在外面要防摔倒,挤公交车的时候也要小心。”
3手指被锯断显微镜下成功接驳
14:00,创伤科突然接到一例急诊手外伤患者,刘福尧医生立即紧急安排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据刘福尧医生介绍,手外伤手术比较复杂精细,需要在显微镜下用比头发丝细几倍的缝合线,娴熟地把断裂的血管、神经轻轻地一针针缝合,就如绣花一样,一针比一针更精确。“必须精准,缝合血管后必须检查是否通畅。”刘福尧医生严肃地向在场的医生们重复这句话。
接受手术的朱毅(化名)今年25岁,是一名电焊工。13:00,他像往常一样,在建筑工地用金属切割机切金属。正切着,突然手指卡在了电锯齿轮下,“我还没反应过来,感觉整个左手就变麻了,随后,剧烈的疼痛袭来”。
朱毅的妻子和工友赶到,并医院止血。医院条件有限,医生简单止血后告诉他,医院无能为力,建议他赶紧转到医院治疗。朱医院取得了联系,“我和医生进行了电话联系,按照医生的指导把锯断的手指赶紧保存起来。”朱毅说,他按照医生的建议,用干净毛巾把2根手指包住,再装入塑料袋,用结冰的矿泉水围住。
刻不容缓,朱毅在亲友带领下于15:00医院,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仅30分钟,朱毅就被推入手术室。聚光灯,显微镜下,主刀医生和助手目不转睛,手指顺着比头发丝细的黑色缝合线,在0.8至1毫米的神经上游走,随着细小的血管被一根根缝合,接上的手指陶瓷般的青灰色很快泛起了红色,原先冰冷的皮肤也变得渐渐温暖了。
刘福尧医生说,入院时,患者手部创面不像切割伤的创面相对较整齐,再植难度很大,风险很高。
刘福尧医生谨慎地寻找相吻合的血管神经,而这些血管神经非常细微,手术难度很大。每根手指需要吻合2根神经,每根神经直径为0.8-1毫米,“指头上的1-2根动脉、2-3根静脉完全吻合,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病人手指存活。”一分一秒过去,3小时,被锯断的手指终于被成功接上。
4吃不上饭通宵手术是常事
通过与创伤科医生的交流,记者发现骨科医生每天的工作都是这样的重复上演,不同的是病人和病情。他们每天六七点钟出门,到了科里一干就是一整天。据他们自己说基本上没有准点吃过饭,很多时候手术下不了连饭都吃不上,所以很多医生都多少患有胆道疾病或胃肠疾病。
上午2台、中午1台、下午1台,一天连续4台手术,如果遇上半夜来急诊,刘福尧医生医院做急诊手术,最忙的时候创伤科一天做过11台手术。医生们经常是到点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这种超负荷、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对一名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但对骨科医生早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每一位骨科医生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遇到科室来急诊都是随叫随到。“我们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手术成功的那一刻,以及病人出院时握着我们的手致谢的那一瞬间。”刘福尧医生说。
-TheEnd-
图/文龙逸敏
?本周刊由贵州都市报独家打造,欢迎转发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