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叶衍庆,年就读于英国利物浦大学获骨科硕士学位,年被评为一级教授。他和北京的孟继懋并称为骨科界“北孟南叶”,是我国现代骨科奠基人之一。他成立了上海最早的骨科专业病房,首先开展了三翼钉治疗股骨颈囊内骨折手术,率先进行了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并引进麦氏截骨术治疗股骨颈新鲜及陈旧骨折,开展了国内首例脊柱椎体前外侧减压手术治疗脊椎结核······在他带领下的广慈骨科引领学术前沿,使当时广慈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水平走在同行前列。
Ⅰ
又爱又怕的“叶教授饮茶会”
叶衍庆教授在骨科学术方面造诣极深,学识渊博,对每一个问题的阐述必有其来源及出处,决不任意推理、杜撰和发挥,所以大家都称他为“活词典”。而他对别人最严厉的批评就是“这个人是不读书的”。
▲叶衍庆教授
学生们回忆,叶衍庆教授每个月都要叫学生们到他家里去饮茶,并准备一本专著,限学生一个月看完。看完后,他再以饮茶之约请学生去他家检查读书的情况,并谈谈心得体会。每次学生回答完,他就提纲挈领地梳理要点。为了能够在叶教授那里真正品尝出茶的滋味,学生们总是随时把书带着,一有空就钻进去学习。
▲叶衍庆教授指导中青年医师读片
叶教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随身备一个小本子。他总是用他那一口软软糯糯的苏州话对学生说:“不但老师讲的时候,你们要记,平时听到想到随时要记下来!”他的身边也总是随时带着一个本子,年积月累的足足记了有12本手册,他把这些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他的学生。
Ⅱ
与“中国断指再植之父”陈中伟的师徒情
中国骨科界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就是中国断指再植之父陈中伟,而叶衍庆慧眼识英才也成就了陈中伟光辉的职业生涯。陈中伟真正迈入骨科领域,缘于一个偶然的机遇。
医院还没有骨科,上海市卫生局局长碰到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叶衍庆教授,提到希望叶教授为卫生局系统培养几个骨科医生。叶教授就钦医院来进修。
▲叶衍庆教授(右)、医院骨科主任过邦辅(左)正在协医院骨科青年主治医生陈中伟总结手术经验
这两年在广慈骨科的学习和深造,对陈中伟一生的事业和成就影响很大。年,当陈中伟应邀到美国的纽约医学中心作卡柴琴纪念演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走下讲坛,不少外国同行蜂拥而上,围着问他:“你是在哪个国家留学的?”陈中伟回答:“我是在中国学的,是我的祖国培养的。”
叶衍庆始创了许多骨科临床治疗技术和方法。60年代初,他教导学生们不要轻易做创伤性截肢,应尝试做小血管吻合,重新建立血液循环来挽救肢体。他讲过:“小血管不一定无法缝合,不要轻易放弃。”
▲年8月叶衍庆(前排左一)作为医疗小组顾问
在上海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他的卓越预见促成了我国断肢再植的成功。年,叶衍庆任上海六院骨科顾问时,参与了该院陈中伟医师实施的我国首例断臂再植手术,作为治疗小组成员,对断肢再植术后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进行了有效及时的处置,帮助手术获得巨大成功。年8月,他作为治疗小组成员在上海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Ⅲ
广慈骨科严谨的学术氛围
▲中华医学会骨科小组年春摄于上海
前排左起:胡兰生、牛惠生、孟继懋
后排左起:任廷桂、叶衍庆
广慈骨科的学术氛围相当浓厚,过邦辅教授对低年资医师严格要求,有时批评得不留情面,但又乐于帮助他们,并要求大家多看生化等基础书籍。陆宸照医生记得,他的第一篇文章被过教授前后修改了八次,最后才投稿,从此陆医生也深谙论文撰写的门道。
柴本甫主任则非常严谨,要求病房内所有骨科牵引必须有一定的角度,牵引绳的高度必须一致。文革后,柴主任带领科室同事共同学习荒废已久的英文,组织大家每天早晨六点半到科室进行英文学习。
▲叶衍庆教授在查阅文献
叶衍庆教授学养丰厚,成就卓著。对事业脚踏实地,绝不敷衍;对患者认真负责,尽心尽职;对学生诲人不倦,呕心沥血。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卓越的学识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编辑李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