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病九寒”,中医上也有“百病寒为先”之说,意思是大多数疾病都是由寒邪引起的。寒邪凝结、停滞的特性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严重的甚至会凝结不通而出现疼痛的症状,可见寒邪对身体健康影响之大!
入冬后,不少人的“冻手冻脚”模式就开启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中医理论中介绍道:体外空气的潮湿寒冷易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表现为舌苔发白手、脚长年冰冷等症状。一般来说,如果你经常手脚冰凉、易腹泻、夜尿多、腿脚易水肿、易腰疼,那就说明体内有寒气了。冷到手足无措?那就试试下面这4个祛寒方法吧。
01
食疗驱寒
红糖姜茶
生姜的祛寒效果是数一数二的,中医认为,姜能升发脾胃之气,善于清除经络阴浊之气,而干姜则擅长温化脾胃、去寒湿。
传统中医认为红糖性味甘甜、温润、无毒,入肝、脾。有润心肺,和中助脾,缓肝气,解酒毒,补血,破瘀的功效。
用干姜、红糖各三克,开水泡十分钟,一周喝上两三次。但要记住“上床萝卜下床姜”,尽量上午喝。
羊肉炖萝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在冬天可以搭配胡萝卜一起食用,但要注意羊肉不宜与南瓜、乳酪、醋、竹笋、半夏、红豆一起烹调,易发生食物相克的情况。羊肉性温,能增加人体热量,驱赶寒气,抵御严寒,还可以修复胃黏膜,帮助调理脾胃。萝卜能消食化痰,能够帮助肺病患者化痰疾,还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02
推揉腹部
小腹是最容易积聚寒气的身体部位。想要祛寒,可以从小腹入手,保持小腹温暖,寒气自然会消除。双手以肚脐为中心,先逆时针方向揉36圈,后顺时针方向揉36圈。早中晚各一次,注意饭后2小时内别做。
03
花椒水泡脚
俗话说:“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而“热水泡脚,胜过吃补药”,则是养生学中的一句名言。如果在泡脚的水里再加上一些花椒,那它的效果就更加妙不可言。
花椒既是一种最常用的调味料,也是一味中药,它可以起到温中止痛、去湿散寒等作用。红花泡脚有异曲同工之效,都能活血通络,使整个肌体血脉畅通。泡脚对人体的好处很多,可缓解疲劳、帮助睡眠、提高免疫力等,花椒泡脚可驱寒气、助阳气、防疾病、延寿命。花椒在药里属于祛寒类药物,它能祛除里寒,扶助阳气,利气行水。小孩爱咳嗽、中老年人血压高,坚持泡脚都有一定的好处。
04
艾灸三穴位
艾草有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祛湿散寒的功效,适当的艾灸对于祛寒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如果想要祛除体寒,可以适当灸疗足三里、神阙穴、命门穴等穴位。取穴后手持灸条在距离穴位皮肤2厘米左右处环旋熏灸,温热为度,每天灸10~15分钟,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胀感。艾灸或是经常按摩此穴位,可以调节经络,使手指和脚趾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进而使手脚暖和起来。
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肚脐窝正中,为元神出入之所,被称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艾灸神阙穴,可以温煦肾阳、暖腰膝。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坐直腰,以两手中指按住脐心,左右平行移向背后,两指会合之处便是命门穴的位置。艾灸命门穴可以改善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等症状。
天越冷,体内有寒气的人就越难熬,这4款祛寒保暖方快收好,祛走寒气,再也不怕寒冷的冬天啦!
来源:陕西中医
编辑:宣传科
蒲医院
pczyyy
科室电话簿急救:-
急诊:-
内一科:-
内二科:-
内三科:-
妇一科:-
妇二科:-
产房:-
外科:-
手术室:-
骨科:-
泌尿外科:-
肿瘤外科:-
儿科:-
儿童保健康复中心:-
孕产妇保健科:-
产后康复科:-
不孕不育门诊: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科:
乳腺科:-
针灸推拿科:-
康复医学科:-
治未病科:碎石室:-
超声科:-检验科:-
放射科:-
胃镜室:-
病理科:-CT室:-医保科:-体检中心:-体质体能测试中心:-仁和精诚仁代表仁慈、仁爱,显现医务人员崇尚“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道德追求;
和代表和谐、和睦,医院的追求理念;
精代表医术精湛,标志着医务人员对医术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诚代表诚信、诚实,体现对医务人员品德的高标准要求。
蒲医院长按指纹识别图中北京中科白癫疯医院点状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