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医院骨科姜建元
当前,各种脊柱微创技术蓬勃发展,在各类脊柱疾患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师和医疗单位着手开展脊柱微创技术。而众所周知,微创不等于“小切口”,微创技术的开展不仅需要先进设备和特殊器械的支持,更需要临床医师掌握更为全面、详细的局部解剖学知识;鉴于脊柱及毗邻结构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当前脊柱微创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重视脊柱解剖学的研究与培训。
一、微创手术与脊柱微创
自年Wickham提出微创手术(minimallyinvasiveprocedure)这一概念以来,各种微创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1]。微创手术泛指为实现同一手术目的,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更小侵入性损伤的任何外科操作技术,其涵盖概念要比“内镜手术”(endoscopysurgery)、“小切口手术”(smallincisionsurgery)和“显微手术”(microsurgery)更为广泛。微创手术具体指:在一定医疗风险下避免大切口,采用微小切口或穿刺通道,运用特殊的器械和装置,在影像仪器监视下或导航技术引导下,从正常的解剖结构到达病变组织,使用各种微型的手动或电动器械,在可视条件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以达到比传统或标准的开放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精确度高、效果肯定、术后功能恢复快的目的。由此可见,微创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手段、一种目的。
开展脊柱微创,不仅需要探索操作技术的微创,更需要培养治疗理念的微创。脊柱微创手术(minimallyinvasivespinesurgery,MISS)是将传统脊柱手术与微创技术结合,在保证脊柱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创伤和生理功能的干扰,以达到更小的手术切口、更少的组织损伤、更轻的全身反应、更快的康复周期和更好的心理效应的一种技术[2-3]。鉴于脊柱外科临床诊疗疾病特点及治疗要求,脊柱外科术中操作“目标”依次为:脊髓、神经根等神经组织,脊柱固有的骨性结构,脊柱周围的肌肉筋膜以及手术局部的皮肤。由此可以将脊柱微创手术的基本原则归纳为:对脊髓、神经根等神经组织进行安全、有效的减压基础上,尽量减少对脊柱固有骨性及韧带结构的破坏,降低对手术区域肌肉及筋膜组织的损伤,努力减小皮肤切口的长度。换言之,由最早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到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有效减少了腰椎骨性及韧带结构的破坏,体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发展史上的一种微创,Wiltse肌间隙入路的采用降低了骶棘肌损伤程度是一种微创,颈椎前路纵切口到横切口的转变,有效的减小了皮肤切口也是一种微创[4-5]。但需要强调的是,“微创”的精髓是以更小的手术创伤达到与传统开放手术等同或更佳的疗效。如果仅仅是在形式上采用了先进的内窥镜、经皮穿刺技术或其他高新技术获得了外观上的“小切口”,而对脊髓、神经根等重要组织缺乏行之有效的减压或者因减压不充分、手术操作不当导致所获得的疗效并不优于传统开放手术,那么所谓的“微创”将变得毫无意义。故进一步深入研究脊柱外科手术操作所涉及的神经组织、骨性结构、筋膜肌肉等软组织之间的解剖层次及毗邻关系,对培养脊柱微创理念、探索脊柱微创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7]。
二、解剖学研究对脊柱微创的现实意义
1、解剖学研究是开展各种脊柱微创技术的基础
目前,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各个区域多种疾患的临床治疗,而在腰椎退变性疾患的治疗方面最为成熟。自年Mixter和Barr开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各种外科技术不断发展,其中多种微创技术伴行其中[4]。这些微创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对腰椎局部解剖结构的研究和认识。例如,经皮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PLD)、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