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九号院健康服务id:JHY-Healthcare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防疫成为各大医疗机构的重中之重。对于普通健康的大众和其他疾病的患者而言,获取常规的医疗健康服务就变得颇具挑战性。在这次疫情中,互联网医疗服务应该说表现得很出色,包括对疫情最新趋势信息的实时跟踪,有关病毒防护知识的及时科普,以及针对各种谣言的高效辟谣。基本上早晨出的谣言,午饭前都能辟谣。像疫情期间出现的双黄连风波,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持续科普,有效避免了更大范围的人群聚集和不必要恐慌。除了高效的知识和信息传播,借助互联网的线上医疗咨询服务在这次疫情期间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几大互联网医疗公司,比如丁香医生等,推出线上咨询服务,不少地医院为患者提供线上咨询服务。互联网的医疗健康服务,很快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国家卫健委于2月初直接发文,明确鼓励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在文件中指出,网络诊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前期已有的实践中,大多数线上咨询服务相对多的集中在发热相关咨询上。近期,线上咨询服务的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医院为例,2月10日,医院推出了线上发热咨询,17日,增加了内分泌、皮肤科等四个专科,而到了24日,线上咨询服务进一步扩展到了老年医学科、基本外科、骨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儿科等13个专科。迄今,协和通过手机端提供的线上咨询服务已经覆盖了17个专科,共计名医生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疫情期间,线上咨询受到主管部门、医院、互联网医疗公司追捧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专业评估,比如是否可以在家处理、是否需要就医、是否需要马上就医、如果就医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也就是所谓的精准指导、有序就医;再一个是通过线上咨询实现分流,不需要就医的患者、可以在社区就诊的患医院,医院的救治压力,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简单的说,其实就是遇到问题,最好能先找医生问问,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做好一切该做的准备,最大限度提高就医的效率。实际上,如果大家稍微注意一下最近几年的医改信息就会知道,当前推广线上咨询的目标也是医改政策的方向。包括推行分级诊疗、各类医联体、支付方式改革等,都是希望激发基层医疗的活力,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有序就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量优质医院,大医院在很多时候仍然是患者就医的首选。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的状况仍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等于是在特殊时期、通过特殊的方式,至少暂时实现了医改一直以来的目标。从普通公众的角度,疫情期间使用线上医疗咨询服务一定程度上是无奈的选择。医院在疫情期间大幅缩减了门诊量,患者医院挂号就诊,只得通过线上咨询联系医生解决遇到的健康问题。但回想没有疫情的时候,到医院就医的经历其实并不那么令人愉快。人头攒动的门诊,排队两小时、就诊5分钟的体验,大多数医院医院,医院最好能直接找到对症的专家、尽快开始对症的治疗。话虽如此,只是一旦遇到问题,医院似乎仍然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次疫情的爆发,等于是让大家“被动”医院就诊前先找医生咨询的新方式。当然也会有人觉得咨询的体验不好,毕竟这仍然是一种处于初期探索的新事物,而且医生也不可能隔着手机屏幕来抽血检查、开刀手术。但结合我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经历,这种医疗咨询服务可能在两个方面可以起到帮助作用:一些简单的医疗问题,可以通过咨询直接解决。比如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我用过朋友推荐的小苹果儿医答,确实非常有效的帮我解决了家里宝宝多次出现的皮肤问题、疫苗接种问题;遇到相对复杂的医疗问题时,咨询服务则可以帮助患者明确未来的诊疗思路,更好做出医疗决策。比如肺癌是我国高发的癌症之一,人们一旦发现肺结节就会很紧张。而肺部手术毕竟是个大手术,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动。那接下来很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就是,医院医院询问医生该怎办。我曾多次遇到过这类病患,很恐惧,又很纠结。但在听了专家花了半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把这个病的各个方面都讲清楚之后,他们中的多数人都非常坚决的选择了动手术。动手术的比例高主要是病情决定的,一来肺部的结节本身并不容易及时发现,二来不少到九号院咨询的患者都是奔波了很久之后才来。疫情的爆发让我们难得有医院“危险的一面”,就是交叉感染。认识到这种风险之后,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就医当中种种不愉快的体验,也许在疫情之后,吃药前、开刀前先找专业的人问问会成为更多人选择的新的就诊习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lygk/1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