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生发渐强,因此,冬至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冬至后,就进入数九天气,此时的气候寒冷干燥,日照少,正是阴气最盛,阳气萌生的时候,所以减少消耗,保护体内阳气十分重要,一起学学吧!
经络方双手互抄,窝在胸前看似随意一抄,两手一窝,其实是双手手心的劳宫穴护住了手腕内侧的内关穴。这个内关穴您应该很熟悉了,它是一个保养要穴,经常按揉,可以养心安神、缓解疲劳,还能增强免疫力。内关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心包经保护心脏不受外邪侵扰,同时它又能反映头脑的供血状态,所以常刺激此穴有护心养脑的效果。劳宫穴也属于心包经,它是五腧穴之荥穴。五行属火,具有温养的效果,所以常以手心劳宫穴去护住内关穴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之道,可以调心脏、安睡眠、强体质。在冬至这个节气,您只要一坐下来就可以双手一抄,来个“温关通窍”。在公车上、地铁上、办公室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温通心阳、安神补脑。经常做一做,能让您情绪安稳,常年保持喜悦平和的状态。
养生粥1、黑米红枣粥
原料:黑米80克,大米20克,红枣40克,枸杞子5克,白糖5克。
做法:黑米淘洗干净,浸泡5小时;大米洗净,浸泡30分钟;红枣洗净、去核;枸杞子洗净。锅置火上,放入黑米、大米、红枣和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入小火熬煮成粥,再加入枸杞子煮5分钟,用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此粥的功效不言而喻,具有补肾养肾的功效,还具有健脾养胃、改善消化不良的功效。
2、芡实红枣花生粥
原料:芡实60克,红枣15枚,花生仁30克,粳米克。
做法:先将上述3味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放入锅中煮5分钟再放入粳米,煮至粥稠即可食用。
功效:芡实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易于被人体吸收,与养脾健胃的红枣、花生同煮粥,对过食生冷食物所致的肠胃功能减退有一定疗效。最适宜体虚产妇、贫血和脾胃虚弱者服用。
3、胡萝卜羊肉粥
原料:羊肉克,胡萝卜50克,大米克。
做法:羊肉洗净后切成丁,胡萝卜去皮后洗净切碎;羊肉焯水去膻味和血沫,再与胡萝卜和大米一起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水,大火煮开后,转成小火煮至变粘稠,加适量食盐调味,再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这道粥品可驱寒保暖。羊肉性温热,且高蛋白、低胆固醇,冬季吃羊肉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益肾壮阳等功效,特别适合贫血、四肢发冷、胃寒、慢性胃炎、虚寒证的人食用。
瑜伽方每天静坐10分钟,不视、不听、不语就能减少消耗,保养元气。
打坐时,肢体上要注意的七个要点:
1.坐姿:双足打成莲花座。莲花座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姿势,您如果做不到,可以把两腿自然交叉盘坐在一起,以舒适为度。
2.脊椎:脊梁直立,要做到直而不僵,松而不懈。
3.手势: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触,这叫定印。
4.肩膀: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以平整适度为宜,不可以沉肩驼背。
5.下巴:前颚内收,但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即可,这样能抑制大脑思考。
6.眼睛:双目微张,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两三米处,或者微闭。
7.舌尖: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的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以上七点便是静坐时的身体要领。要注意的是,在心意上,您要做到置心一处,也就是说专注于一个点。有的人会说,什么都不想那多难啊。那您可以先练习只想一件事,这件事情可以是一个很美的自然场景:大海边、草地上、花丛中,您要用五官充分地去感受,找身临其境的感觉。您也可以专注地呼吸,去聆听均匀呼吸时产生的韵律,或者凝视一点烛光,当您持续地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便实现了静坐。
乔芬莉
治未病科副主任,毕业于西安市卫生学校,擅长心血管病护理、脾胃病护理、中医体质调理;耳穴埋豆治疗失眠,体穴贴治疗颈椎病、咽炎、腹胀、腹隐痛、疲劳综合症等,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鼻炎、痛经、易感冒等疾病。
传播专业健康养生知识
分享养生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