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之糖尿病患者饮食科普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点击上方“骨客驿站”即可   主食的量:糖尿病患者主食(生米、生面)的量一般控制在每日~克,主食量最少不低于克。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的前提。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是“主食摄入越少越好”呢?

  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要控制血糖就必须少吃主食。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像汽车需要汽油一样,人体活动也需要动力,没有热量什么都不能做,我们日常所吃的主食就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主食吃得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活动强度,适量进食主食。如果吃进的主食过少,热量来源缺乏,身体必然要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热量。脂肪分解会产生酮体,易导致酮症酸中毒。体内蛋白质分解,日久则会导致消瘦、乏力、贫血、抵抗力低下,极易继发各种感染等。由此可见,“主食摄入越少越好”的说法太片面了。

哪些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碳水化合物含糖量最多的是白糖、红糖等精制糖,含糖量在95%以上;其次为米、面、杂粮等谷类食物,含糖量在80%左右,土豆、白薯、山萸、山药等薯类食物,含量也不少。此外,乳制品、蔬菜、水果类也含少量碳水化合物。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是餐后血糖的主要来源,“糖友”应选择适合自己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也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谷类食物摄入量,既不会导致餐后血糖过高,也不会引起蛋白质、脂肪分解以及饥饿的发生。同时,“糖友”也应尽量避免精制糖的摄入,比如糖果、甜点、饼干等,以防止血糖飙升。

主食的种类:粗细搭配

  粗细粮搭配的主食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在每日4~6两的主食当中,除我们平时吃的米饭和馒头等细粮外,其实还应包括50~克的粗粮、杂粮及杂豆类(合并肾病的患者除外)。每天摄入的粗粮不要集中在一顿饭吃,最好是中午吃一部分,晚上再吃一部分,这样更有利于健康。

  粗杂粮指除米饭、馒头之外的全部谷物,如全麦制品、玉米、小米、高粱、燕麦、荞麦以及各种豆类。粗杂粮由于加工简单,其中保存了许多细粮中没有的营养,如膳食纤维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同时相对于细粮来说,粗粮的血糖生成指数较低(从入口到消化、吸收需要2小时左右),可明显缓解餐后高血糖状态,减少血糖波动,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如何吃主食健康 

  避免过度烹调食物,尽量缩短谷物的烹调时间,可减少等量谷物对血糖的影响。比如长时间煮成的稀饭血糖生成指数高,而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则低于稀饭,因此,吃等量的大米时,米饭对血糖的影响比大米粥小。那么,是不是“糖友”就不能喝粥了呢?

  其实“糖友”可以喝粥,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粥里的米和杂粮要计入每餐食用的谷类总量内,也就是说粥是主食的一部分;2.不要喝熬制时间过久的粥;3.最好喝杂粮粥,杂粮中的膳食纤维可以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4.喝粥时佐以克的绿叶蔬菜;5.如果喝甜粥或熬制时间过久的粥,应适当减少此餐中的主食总量。

  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各种单糖和双糖做成的食物,如白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怡糖以及糖果等。这些糖类升高血糖的速度很快,用这些糖制成的各种糕点不吃为宜,或者少吃。

吃主食的时间每天应固定

  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应进食三餐,而且要结合每天用药的情况定时、定量,遇到外出开会和旅游时,也应保持规律的三餐时间。一般三餐分配,吃法有:早餐1/5,中餐2/5,晚餐2/5。

  糖尿病患者的三餐及加餐的饮食要搭配均匀,餐餐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并且比例固定。在每日的总热量及进餐次数形成规律后,三餐的分配量不得随意更改,三餐也不可当做两餐用,否则会打乱体内的代谢过程,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饮食规律,做到定时定量进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也是身患糖尿病的朋友们为自己争取健康应该做的事情。中国古训有曰“惟自助者天助之”,平稳的血糖不仅要依靠医生的治疗,更要依靠我们自己正确的健康意识、规律的饮食、积极的运动。

降低主食血糖生成指数的方法

  血糖生成指数决定食物升高血糖速度的快慢,血糖生成指数低,则升高血糖的速度慢。下面介绍六种主食加工方法,降低主食的血糖生成指数。

  增加主食的膳食纤维含量:增加主食中的膳食纤维。如日常可直接买到的有魔芋,魔芋制成的魔芋精粉可以用于多种主食的制作,把魔芋精粉加入面粉制成面条、面包、蛋糕等,可以降低主食的血糖生成指数。也可以在主食中添加蔬菜,如做成菜团子。

  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在主食中增加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如一般的小麦面条血糖生成指数是81.6,强化蛋白质的意大利细面条血糖生成指数是37,加鸡蛋的硬质小麦扁面条为55。

  除面条外,北方人经常食用的饺子,一般馅料搭配蔬菜和肉蛋类,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都很多,也是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粗粮不细做:粮食的碾磨程度越粗糙,血糖生成指数越低。以面包为例,白面包血糖生成指数是70,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为34。

  急火煮,少加水:食物的软硬、生熟、稀稠、颗粒大小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都有影响。谷物煮熟后不必长时间炖,因为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糊化就越好,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

  高低搭配:高、中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一起吃,得到一个中等血糖生成指数的膳食。如粗粮和细粮搭配,可以降低混合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如二和面窝头。加工方法越简单越好:直接食用谷类或杂豆食物的天然形式,豆皮尽量保存,如大麦整粒煮。

馒头VS米饭

主食是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食品类别,是血糖上升的主要动力。米饭和馒头是我们最常吃到的主食,所以,“米饭和馒头哪个热量高、升糖快”也成了糖友们经常争论的问题。那么,答案究竟是什么呢?怎么吃更适合糖友呢?

一、米饭和馒头,哪个热量高?

咱们先比一比生的大米和面粉的热量:

每克大米的热量是千卡,含碳水化合物77.20克;

每克面粉的热量是千卡,含碳水化合物71.50克。

相同“生重”的大米和面粉的热量,其实相差无几。

但是当生米煮成了熟饭、面粉做成了面食,就大不一样了:生米煮成米饭吸收了满满的水分,米饭的含水量约70%,克大米能煮出多克的米饭;而馒头的含水量只有44%,1个不起眼的小馒头,其实有近50克的面粉。下面的重量都是指做熟后的食物重量:

1小碗克的米饭的热量约千卡;

1个克的馒头的热量约千卡。

因为含水量不同,同样“熟重”的米饭和馒头的热量可就有较大差别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问题关键在于对比的是两种主食的“生重”还是“熟重”。其实,医生和营养师平常所说的“二两米饭”、“二两馒头”,说的都是“生重”,即克生重大米煮的饭、克生重面粉做的馒头,同样“生重”的两种主食提供的热量是相近的。同时米饭和馒头的血糖生成指数也是类似的,米饭为80.2,馒头为88.1,所以,糖友选择吃米饭或者馒头都是可以的,对血糖的影响差别并不大。

我们的饮食需要多样化,不要轻易放弃其中某一类食物,有一些方法可以让糖友放心地吃主食,不必纠结选哪一种。

二、这样吃主食更健康!

1、加点儿料

糖友可以在面粉中加入全麦粉或杂粮粉,做成杂粮馒头,在白米饭中加入糙米、黑米、红豆、芸豆等杂粮,做成杂粮饭,杂粮中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升糖指数更低,有助于控制血糖。

2、避免过度烹调

食物的升糖指数还受到烹饪方法的影响,一般来说,烹饪得越软烂,就越好消化吸收,升糖指数就越高,比如长时间煮成的稀饭升糖指数比米饭高。所以糖友做杂粮饭的时候不要煮的过于软烂。

3、主食和副食搭配

平时吃饭时,主食要搭配适量的鱼虾、肉类、蛋类及蔬菜,能减缓餐后血糖升高速度。

4、注意进餐顺序

先吃一些蔬菜,然后再吃肉类和主食,也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另外,糖友还要放慢吃饭的速度,做到细嚼慢咽哦!

糖尿病饮食量控制

大家都知道,得糖尿病了以后要控制饮食,不能多吃,所以很多糖友就开始不敢吃,吃得少,以至于经常挨饿,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体验了。

关于如何控制食量,很多人都知道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七八分饱毕竟是一种主观感受,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神奇的名词:饱腹感。饱腹感就是虽然没有吃很多的东西,但是感觉不到饿,还是有饱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些增加“饱腹感”的方法及食物。

一、细嚼慢咽

意大利一项研究发现,当参与者迅速吃下一大盘意大利面时,这些人在9分钟之内平均摄入了卡路里,而吃得比较慢的一组则在29分钟之内平均摄入了卡路里。在同样的饱腹感来之前,缓慢进食者会吃得更好。此外,在明亮的环境中进餐同样有助于减少进食量。二、增加饱腹感的技巧

保持饮食均衡,按照同类互换、多种多样的原则调配一日三餐。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饱腹指数高的食物,指的是膳食纤维及蛋白质含量较高、体积较大、水分多而脂肪低的食物,如燕麦、小米、大麦、荞麦、魔芋、牛奶、豆类及各种蔬菜水果等。

比如中午或晚上可以取黑豆、黄豆、薏米、赤小豆适量,打成一杯杂豆豆浆饮用,最好连渣也吃,有很好的饱腹感。此外,有研究显示,多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身体消耗更多的热量,还可以延长大脑细胞处理饥饿信息的时间,增加饱腹感。

三、选择容量小的餐具

选择容量小的碗、盘子及勺子,可以从源头控制饮食摄入量。不少人都有体会,如果饭菜剩了一点不舍得丢掉,往往会吃下去,换用小的餐具也可以减少这种不良习惯的产生。

四、调整饮食顺序

调整饮食顺序可以减少摄食量,基本的原则是热量密度低的食物要先吃。

首先可以喝点汤,应尽量选择清汤。此时,不少人可以达到二三分饱;蔬菜热量低且纤维素含量高,可以先吃;接着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豆类等,如果是蔬菜和肉炒在一起,可以在吃饭前分成两部分食用;最后再吃米饭、面条等主食。

五、三餐要规律

很多人在饥饿时容易暴饮暴食,但是一日三餐一定要规律,不要刻意减少脂肪、蛋白质食物。另外,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饥饿感,且能够减少胃肠的负担,对于低血糖的糖友来说还可以维持血糖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少食多餐一定要控制总摄入量,如果每餐的进食量不控制,那结果就是总能量摄入超标。

六、减少饮食中的调料

很多调料的热量很高,钠含量也高,比如油辣椒、沙拉酱、咖喱酱等,应尽量避免食用。此外,像盐、糖、醋、味精、蚝油等调料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加摄食量,应尽量减少用量。日常饮食以口味清淡为宜,不要过甜、过咸。

有研究显示,调味料中的肉桂具有促进葡萄糖分解代谢的作用,避免脂肪的堆积,还能够减缓胃排空,从而增加饱腹感,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添加,每天3~5克即可。

七、善用心理节食法

明明已经吃饱了,但是闻到可口饭菜的香味还是能吃点,这是不少人都会遇到的情况。胃肠是一个情绪化的器官,调节自己的心理有助于节食。

比如随身携带有香味的香氛产品,进食前5分钟闻一下,就能减少食量,刷牙和沐浴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另外,食物的体积显得越大,越使人感到腹中饱满,可以选一些体积较大、蓬松的食物,也有助于节食。

八、给你饱腹感的食物1、有饱腹感的食物有很多,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水了,记得每顿饭前喝两杯水,每杯约为毫升。这么做会让你的胃有一种暂时的饱足感。

2、醋和肉桂。最好每餐都使用醋和肉桂来调味。根据瑞士苏黎世农业与食品科学局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两种调味品不仅可以在饭后调节血液糖分,还可以使你在饭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觉得饱饱的。

3、色蔬菜和橘黄色蔬菜。这些蔬菜往往90%都是水分,它们不仅可以填饱你的胃,还可以让你从心理上感到自己吃的很满足。

4、白薯和红薯。在白薯和红薯中都含有一种叫做抗消化淀粉的成分。根据英国营养杂志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抗消化淀粉有助于提高饱腹感,从而可以让你在食用马铃薯后,保持长达24小时的饱腹感。

需要注意的是:马铃薯、红薯这些是可以当做主食的,所以在食用的过程中,记得减去主食的量。

糖尿病烹饪须知

大家都知道糖友选择食材非常重要,但是烹饪方法也是同样重要,找对了烹饪方法不仅能保持食材的美味,同时还能使食材的营养成分得到最大的保留,更是有益于健康。

适宜糖尿病人的烹饪方法

一、清炒

炒是使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烹饪方法,而清炒对于糖友来说是十分适宜的。清炒的特点是烹饪过程中,除了主料之后,辅助调料放的比较少,并且烹饪时间比较短,一般将食材炒制断生即可,这样的炒制方法,不仅炒出来的食材鲜嫩,而且味道鲜美,营养成分保持的也是最完善的。对于糖友来说,既能得到美味,同时还不会摄入过多的热量。

二、白灼

白灼是粤菜的一种烹饪技法,就是用滚烫的水或者是汤将食物烫熟,虽然看起来十分的简单,但是要做到鲜香味美其实还是需要很多技巧的。白灼的菜品一般口味清淡,爽脆,能很好的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对于放调料的多少也十分的好控制,并且还能保留食材的大部分营养素,对于糖友来说是十分适合的一种方法。

三、清蒸

清蒸是指将原材料放入蒸锅或者是架在锅内,利用蒸汽将其做熟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持原材料的形状,做出来的菜品十分美观,同时因为在烹饪过程中没有放油,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并且使食材的营养素流失降低到最小。对于糖友来说,菜肴不需要过多的食用油和调料,蒸这种烹饪方式可以说是最适合的。

四、煮

煮的种类比较多,但是适合糖友的只有白煮和水煮这两种方法,其余的比如糖煮,汤煮等因为太过油腻和含糖量过多,糖友不宜食用。煮的菜肴较软,易消化,对于老年糖友尤其适合,但是煮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很容易让原材料过度软烂失去口感,同时营养素的流失也会加大。

五、拌

拌主要有生拌、熟拌、生熟拌三种方法,一般生拌对食材的新鲜度与干净度要求很高,熟拌的食材也应尽量不要烹饪熟过度,生熟拌的菜色在切制时应该注意要分开。对于拌菜的调料,通常都比较厚重,比如芝麻酱、辣酱、生抽等,甚至还会放糖,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因为口味要尽量清淡,调料中也尽量少放厚重的调味料,更不要放糖。

以上这些烹饪方法都是十分适合糖友的,而且味道也十分不错,糖友们不妨可以多多尝试。

文暖汝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lygk/4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