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第天,一再被推迟的骨科

前言:年12月28日凌晨,中国(广东)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从广州出发,跨越一万两千公里,到达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纳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后,于北京时间12月31日发出第一篇援非日记,他们的故事开始了...

年8月4日星期二阿克拉25℃晴天

石永勇

中国(广东)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队长

医院大德路总院麻醉科主任

今天是加纳的公共假期——“奠基者日(Founder’sDay)”,以纪念加纳首任总统夸梅·恩克鲁玛博士。

年3月,加纳现任总统提议立法增设两个公共假期,将8月4日定为“奠基者日”,将9月21日定为“夸梅·恩克鲁玛阵亡将士纪念日”。若恰逢周末,则可以顺延至下个周一。

一早,张先生(化名)发来消息:石队长,我拍了术后的片子,麻烦您给看一下。我把X光片转发给队内的影像科医生陈鑫。

陈医生回复迅速:骨折术后,对位对线可以。

得知这个结果,张先生似乎放松很多,我也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对于张先生来讲,疫情之下在异国求医,语言不通,诊疗费用不足,手术一再推迟,几经波折,到如今手术顺利,其中滋味实在一言难尽。

时间倒回5月初,我与张先生结缘,当时他左手中指被设备挤压,医院截掉一节,半个月后伤口仍未见愈合,故而找到我们医疗队寻求帮助。我把他转给队内外科医生黎旭光,经过黎医生的诊治,手指很快愈合。

此后,他便时不时就手指恢复、核酸检测、包机回国等问题联系我。

7月17日下午,张先生再次来电。电话里,他情绪低落:“石队长,我出了车祸,小腿骨折,您那边能做手术吗?”

我告诉他医疗队的实际情况:“抱歉,我们队里没有骨科医生,我医院也没有开设骨科,建议您去医院就诊。不过别紧张,您把片子发给我,有什么问题,我们医疗队帮您一起想办法。”

张先生把X光片发过来,陈鑫阅片后给出意见:患者右侧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错位,其中胫骨骨折线累及关节面,周围软组织挫伤、肿胀。

这种情况,在国内一般会立即进行急诊手术。但加纳恰逢周末,只能等周一医生面诊处理。终于等来了周一,张先生却被告知:由于局部软组织肿胀,暂时无法进行手术。我只能耐心安慰不知所措的张先生。

一周后,张先生腿不肿了,可是手术时间却被安排在5天后,张先生很着急。我一边安慰一边建议他与医生沟通,了解清楚手术滞后的原因。张先生无奈地表示:“我去年12月份才来到加纳,只有小学文化,根本不会英语,更谈不上跟医生沟通。”因此,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医疗队这边。

临近手术日,张先生的求助“手术要用的钢板需要自己购买,两万七千元人民币。可我现在没有工作,没有钱,也无法沟通,在加纳我认识的中国人,总共就3个,医疗队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这一问,我也犯难,为在加华人华侨提供医疗救助是我们医疗队的责任,可要解决经济困难,还是第一次碰到。我想到了加纳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副会长沈汉明先生,沈先生是位儒雅、热心的爱国人士。沈先生了解情况后,很快联系了张先生原单位的老板,此后,医院的所有事情,老板都亲自跑前跑后,帮忙处理,也让他非常感动。

刚解决完骨科器械的问题,新的问题又摆在面前。医院要求准备ml血才能做手术。

在国内,此类手术会上止血带,一般出血不会太多,但医院骨科手术的情况,医院提出要求,我们只能尽力想办法去解决。幸运的是,朋友圈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lygk/4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