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VD国际化方面,后续的战略规划?分子诊断的布局?
A:目前国际客户主要是小样本量,公司目标是由小样本量过渡到中样本量。
模式转变:分销模式过渡到投放模式。试剂比重大的投放模式需要招本地员工,并建立IT、供应链等等基础平台。公司在年,模式的基础已经完成。目标到年,试剂比重超过仪器。20年有新冠因素,之后常规项目的试剂销售额目标是超过仪器,并以中样本量的客户为主。
Q:公司如何看待国内检验领域的控费?
A:国内耗材零差价、耗占比等政策,在国内一直在推行。现在国内以进口产品为主,这些政策利于迈瑞进口替代加速。
关于集采,发光的可行性不高。生化有可能最先开始做集采,但市场分散,迈瑞份额做到10%,就成为国内第一。未来集采会利于占有率向龙头集中。迈瑞的客医院为主,集采后医院,是个利好的机会。
分子也在布局,更多信息未来合适时间再披露。
发光市场明显开始进口替代,新增仪器中,国产新增已经占比70%,存量市场中国品牌会超过进口。
Q:海外疫情下,国际市场的趋势?
海外疫情相关的采购仍在持续,另外IVD、超声在复苏反弹。同时,海外欧洲在补短板,整体要看疫情控制的程度。新冠试剂IgM、IgG还有需求,也要看疫情情况。
Q:21Q1装机情况?
发光一季度国内台,中高速占比60%,国际台。发光整体国内21年预计高速增长。国际20年有1亿美元的试剂收入,21年会接近这个收入,但去年常规收入很低,今年常规预计会高速增长。
Q:海外未来人员的扩招计划?目前海外各大区的人员布局情况?
A:目前美国人,印度接近人,欧洲多人。如果按职能,海外的行销人员1左右,销售人员多,市场,销售支持人员多。去年海外的品牌力明显提升,未来发展中国家的潜力很大,公司的人员安排在发展中国家也会相应增长。
Q:零部件的本土化?
最典型的是呼吸机,疫情之前一些核心部件是进口,现在疫情后涡轮等核心部件已经完成国产替代。迈瑞协助了国内的供应商,进行技术指导。
Q:新冠检测的产能方面,是不是不会有太多短期的产能投放?
迈瑞的选择是基于长期市场的吸引力,划分优先级。迈瑞已正式开始在分子的布局。
对于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有三个标准:产品功能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占有率达到世界前三;医院的广泛认可。
迈瑞经过30年发展,监护和麻醉产品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血球虽然技术已经世界领先,但还没在欧美开展业务。迈瑞的目标是25个产品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能够看到达到世界领先的可能性,公司才会去选择。
Q:费用率方面变化比较大,21-22年的展望?
这两年因为不正常,所以不必过多解读。同口径来看,毛利率在21年会降低。20年由于监护线的比重增加了,21年的趋势上毛利率是比较稳定的,整体上波动较小。销售费用率从20年到现在也不正常,但整体上是逐年下降。除去北美和西欧在直销,分销市场有杠杆效应,销售费用率会逐渐降低。
Q:国际市场的销售体系,经销商管理与国内是否有差异?
公司在中国的管理经验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分销市场。本地化经营在提升,本地员工占80%以上。结合在国内的营销经营,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借鉴。跨文化管理的潜在问题,也可以通过本地运营,灵活运用本土员工。
Q: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布局?
公司疫情期间,已经在紧急缺货的产品线部件上推动进口替代。在卡脖子的物料和技术,都要做到保障安全的。除了个别高端芯片,加大在采购方面保障库存,其他的通过自主研发或引入新的供应商来逐步实现国产的替代。
Q:公司重点的产品,在21Q1销售增长情况?
去年超声有复苏,因为疫情有贡献,基数原本比较高。监护也因为去年Q1基数高。国内疫情布控。国内市场从Q2开始三条业务线都会高速增长。
海外疫情相关采购会受采购力度的影响,有所回落。虽然没有去年高峰时需求的程度,但采购还有。同时,海外常规项目的采购会逐步恢复。综合抗体检测预计会在疫苗接种后有一定的需求。
Q:国内发光仪器技术,更高速的仪器或流水线?
现在国内市场特征是80%进口20%国产的二八格局。基础市场小,医院。
未来进口替代会往高端发展,产品的性能很重要,医院大市场需要看的不是速度高,而是产品质量好。另外国内有流水线趋势,单机速度不是客户主要需求。
Q:公司拿到荧光内镜证,后续会推动荧光替代白光?
荧光是用于肿瘤手术的,荧光与白光是并存的关系,不是替代关系。
Q:微创外科、动物业务、骨科的收入?
微创外科20年疫情下,有接近%增长,今年目标是翻一番。
动物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20年增长一般,21年目标也是翻一番。国内增长较高,国际上Q1恢复也比较好。
AED在21年也能达到%增长。
骨科在业务占比较少,希望50%以上增长,因为有集采,如果中标也有希望实现%增长。
整体上,这几类业务20年都是2-3亿收入。
Q:动物医疗单独设立一个公司,未来IPO计划?
动物业务相对有独立性,拆分出来利于发挥团队活力。未来的动作需要看业务发展的态势。
Q:公司怎么看手术机器人?
公司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