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回顾
上周沪指累跌-2.41%,报.9,深证成指跌-2.79%,创业板指跌-1.2%。从中信一级行业表现来看,靠前的有医药(+3.54%)、食品饮料(+2.71%)、电力与公用事业(+2.46%);表现靠后的有煤炭(-5.59%)、钢铁(-4.35%)、有色金属(-2.86%)。禹观点
9月14日,人工关节高值耗材的国家集采在天津开标,最终的开标结果显示,此次拟中选的人工关节产品中,髋关节的平均价格从3.5万降至元,膝关节从3.2万降至元,平均降幅82%。本次集采的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首年意向采购量共54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按年采购价计算,公立医疗机构人工髋、膝关节采购金额约亿元,占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的10%以上。此次集采共有48家企业参与,其中44家中选,中选率接近92%。与此前冠脉支架相比,尽管此次人工关节的集采价格在合理区间,但价格跳水、行业规模缩水是必然的事。那么,骨科市场能否在把握巨大的关节手术市场体量的同时,寻找新的行业发展之路呢?或许,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骨科领域的新赛道,能给行业带来不一样的风暴。当前我国大约有万重度膝关节炎患者。目前,全国约有1.2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关节问题。但与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我国关节置换渗透率仍较低。统计数据显示,年,美国的关节置换手术渗透率为4.8%,而中国的渗透率仅为0.8%。而人工关节高昂的价格以及骨科手术人才的短缺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
来自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国内髋关节置换手术量为28.5万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为17.1万例;而到了年,国内髋关节置换手术量为71.5万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为46.5万例;预计到年,髋关节置换手术量将达88.7万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为57.7万例,年复合增长率达24%。在本次集采后,人工关节耗材的大幅降价将直接引爆骨科关节的手术市场,预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量将迎来大幅增长。
然而,随着我国骨科不断向精准化、智能化发展,安全、微创、高效已成为骨科临床的刚需。不过,国内相对短缺的医疗技术人才与这一庞大的手术体量与技术要求并不匹配。目前,传统骨科手术由于过多地依赖于手术设备及医生的临床经验,存在操作精准度不稳定、复杂术式难普及等不足。此外,骨科医生的学习曲线过长,消耗了医院的临床资源,人才培养也因此受限。而医院难以规模化开展骨科手术。随着患者对于手术质量要求的提高、关节耗材的大幅降价、医院能力建设的需求提升、精准医疗和智能外科手术理念的普及,机器人手术是关节置换手术的必然趋势。其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特性,解决了传统骨科手术的痛点,成了未来提升手术质量、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方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83.21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达22.6%;中国4.25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35.7%。目前腔镜手术机器人发展最为成熟,年在全球和中国市场分别占比63.1%和74.9%。从地区分布看,年,美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约46亿美元,占比55.1%,欧洲与中国位列其后,分别为21.4%和5.1%。全球市场IntuitiveSurgical处领先地位,年其收入达43.58亿美元,占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为52.4%,占全球腔镜手术机器人份额为82.9%。我们预计未来伴随国产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中国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期。IntuitiveSurgical(直觉外科)成立于年,是目前最大的手术机器人公司。3年,IntuitiveSurgical在经历了和ComputerMotion长达五年的专利诉讼后与其合并,开启快速发展之路。截至年底,达芬奇机器人全球累计装机量达5,台,是年的1.6倍。-年,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的手术量从64.9万台上升至.3万台,复合增速为13.9%,累计已完成超过万台相关手术。0年,IntuitiveSurgical在纳斯达克上市,11年时间公司股价从9.03美元升至1,.56美元(8月31日收盘价),市值超1,亿美元。而在此过程中,新机型的成功上市与推广,对股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图表:IntuitiveSurgical股价相对变化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显示,年全球骨科机器人新增装机数约为至台,而我国骨科机器人新增装机量约为26台,不到全球占比的4%。具体到关节手术机器人方面,我国的累计装机量仅为9台。国内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表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与此同时,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新政,从医保、研发、政策指导等方面推进手术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今年4月,上海市医保部门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28个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纳入了本市医保支付范围,切实减轻市民群众使用新技术、新项目的医疗费用负担。到了8月,北京医保局发布新规称:从今年10月23日起,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进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可%报销;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获得北京乙类医保支付,可部分报销。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将把机器人辅助手术纳入医保范围。而在产业发展方面,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新政推进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年,《中国制造》将手术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方向。而在“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和医药创新成为国家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医疗机器人领域兼顾这两个重点领域。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年)》征求意见稿,提出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提升治疗过程视觉实时导航、力感应随动等智能控制功能,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手术。
·END·
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