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郑华鑫泰安报道
近日,医院分院骨科收治一名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发骨折的67岁高龄危重患者,经多科室紧急联合会诊、手术,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救回。目前,患者身体各项生理指标正常,继续康复治疗中。
67岁老伯车祸导致全身多发骨折
多科室术前讨论,克服难关
67岁的李老伯怎么也没想到,股骨骨折、多根肋骨骨折等一连串的灾难会降临到他身上......车祸后,家属紧急将其送往医院分院,并收治到骨科·外科。骨科·外科主任国华马上为患者进一步检查、抢救,并积极准备下一步的手术治疗。经检查,患者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左股骨干骨折、左髌骨骨折、右跖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头皮裂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了解到患者患有创伤性湿肺、二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前后辗转住院14次,电解质紊乱,全身因素都很差,手术是难上加难,这给骨科·外科出了个大难题。
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医院内分泌科、检验科、放射科、神经内科等科室专家进行会诊讨论。由于李老伯已属于高龄危重患者,身体多处部位骨折,且自身有患有多种疾病,病情极为复杂,这对施术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在治疗上更是极大的挑战,这也让科室医护人员陷入两难。
科室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分析,最终确定只有微创才能做到创伤小,出血少对生命体征干扰小,风险最小。因患者全身多发骨折,微创意味着口小,透视多,不能在常规手术床上进行手术,在骨科牵引床上又存在牵引碍事的矛盾。手术难度高,风险更高,或许,保守治疗是最安全的选择,若不做手术,病人轻微的活动就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卧床并发症的发病率是百分之百,且意味着病人永远不能下地活动......在纠正了多处生理指标紊乱后,为了生命的寄托,手术尽快进入进程中。
“生命时速”开始
三台手术接力进行,最大限度避免患者肢体残疾
9月4日上午,这场高风险、高难度的“生命时速”开始了。以国华为主刀、骨科显微外科副主任马兆峰为第一助手、科室副主任医师王震辅助、骨科创伤组副主任高胜一负责透视的手术小组,医院多科室的竭力配合下,长达几个小时的手术成功完成了左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左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左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其中髌骨骨折利用了股骨倒打钉的微小切口。三台手术全部采用微创技术,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肢体残疾。在手术中,为了透视获得最佳效果,科室一位医生抱着患者骨折部位,不顾辐射,把自己完全暴露在了没有安全防护的放射线下。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分院的医疗技术及服务水平赞叹不已。高胜一说,“连续几个小时的奋战,虽然很辛苦,但看到患者及家属手术成功后的喜悦,就是推动我们医者一路前行的不竭动力!”
据国华介绍,如此多部位骨折患者的救治确实不多见,此次手术顺利完成,体现了医院分院在救治复杂疑难外伤病人方面的医疗技术水平,也积累了医护团队处理全身多发骨折患者方面的宝贵经验,标志着该科对骨科对危重病人的综合救治能力与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