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台手术,都有麻醉医生在闯关第医线

图说:麻醉师要陪伴手术的全程,时刻   “只要进行手术,责任就担在了肩上。”然而,麻醉医生的工作还不能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和理解,甚至依然被冠以麻醉师的称呼。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刘继看来,麻醉医生的工作绝对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的“打一针就走”,而要陪伴手术的全程,时刻   这个患者为间质性肺炎终末期,双肺重度纤维化,仅能经气管插管靠呼吸机维持呼吸,并伴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症和心功能衰竭等基础疾病。麻醉过程中如何维持改善患者的本已衰竭的呼吸、循环功能?如何降低肺动脉压力?如何预防双肺水肿?如何预防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这一道道难关都需要去闯,麻醉风险极大。患者的生命体征已经不稳定,如果因为惧怕风险而暂停这次手术麻醉,就会错过这次宝贵的重生机会。刘继对患者术前情况做了最详尽的访视与评估,与外科医生对手术方案与手术过程做了最详细沟通,为手术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做了充分的应急处理预案,哪怕是保温毯的设置或是输血血浆的温度这样细微的问题他也关心到了。他为这位终末期患者施行了同期双肺移植手术麻醉,为外科医生创造了一个平稳而踏实的手术麻醉条件。

胸外科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中常有明显的生理紊乱、围手术期风险高。作为“老麻醉”,刘继从事普胸外科麻醉工作二十余年。“麻醉医生平时要参与的手术有长有短,比较简单的手术可能半小时就完成了,比较复杂的要站将近一整天。”刘继介绍,围绕手术的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的时间,患者的基本生理机能生命体征,都要靠麻醉医生来维护。   刘继医院,其肺科手术量、手术难度为国内顶尖,不仅工作量大,如气管手术、隆突重建、肺移植手术等顶尖手术,对于麻醉医生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气管手术是气道麻醉中难度较高的手术,患者气管离断,在手术中时刻面临通气难以维持、低氧血症、呼吸循环衰竭等风险,需要麻醉医生时刻维持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通气。

考验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理速度麻醉医生也需要跟时间赛跑,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处理速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的法宝。刘继记得,一名49岁的农民工从高处坠落,气管受到了爆震伤,在一瞬间发生了断裂,造成了呼吸衰竭,需要紧急进行气管修复重建。同时,患者还出现了肋骨骨折、腹部创伤等,生命垂危。因为患者的气管已经完全断开,麻醉医生们紧急设计改造了一个气管插管,从患者气管的断处一端插到另一端,连接上患者的肺部,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再通过外科的积极配合,最终合作完成了患者的气管通气。

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刘继进入公卫中心重症病房,全天24小时战备,为重症患者插管、深静脉穿刺,为危重患者行体外膜肺ECMO等治疗,帮助二十余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如今,麻醉科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逐步减少患者的痛苦。医院麻醉科曾首创全麻气管镜技术,在此之前,气管镜都是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完成的,需要将一根较粗的镜头探入患者气管内,进行检查和清创的操作,通常要反复、多次进行,对患者的气管刺激很强。刘继曾遇到一位27岁的女患者,表示清醒状态下做一次气管镜实在是过于痛苦,“根本不想做第二次”。而如今采取全麻气管镜技术之后,患者可以在毫无知觉的状态下完成整个治疗,且耗费时间也大大缩短,完成治疗后也能很快苏醒,患者的治疗体验提升了不少,以前非常痛苦的治疗变成了“舒适的体验”。   新民晚报记者左妍实习生计丹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lygk/9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