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PM胸科腹部骨科手术之术后镇痛

GPPM之无背景PCIA

杨建军教授

年2月,美国疼痛协会(APS)、美国区域麻醉和疼痛医学学会(ASR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共同发布了术后疼痛管理指南,强烈推荐在认知能力好、意识清醒、能配合、需要数小时以上疼痛治疗的患者中,选用患者自控镇痛(PCIA);使用PCIA时,对于阿片类药物非耐受的患者,反对常规设置背景剂量,因为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设置背景剂量的PCIA与无背景剂量的PCIA相比,无明显优势;而且背景剂量输注与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相关。

药物选择

PCIA常用的阿片类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其中羟考酮具有静脉给药起效迅速、快速缓解疼痛;镇痛持续时间长;对内脏痛有较好作用;不良反应轻等优点。静脉推注时首剂范围2~10mg,4~6小时后可重复首剂,如疼痛缓解不充分,下一轮滴定原则同第一轮;静脉滴注时起始剂量为2mg/h,以后根据镇痛效应调整,24小时总量为25~45mg;PCA时负荷剂量1~3mg,可重复滴定,直至NRS≦3分;PCA配方持续量0~1mg/h,单次量1~2mg,锁定时间5~10分钟,4小时限量8~12mg。

镇痛效果

一项发表在PainMedcine的研究比较了羟考酮和吗啡用于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术后无背景PCIA的镇痛效果,结果表明,与吗啡相比,使用羟考酮镇痛的患者术后24小时累计药物使用量显著降低,术后整体镇静程度轻,且更有效缓解内脏痛。

注意事项

羟考酮用于无背景PCIA时镇痛强、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在选择患者时需考量其受教育程度、有无药物成瘾或耐受和经济能力等因素,而且离不开术前相关知识的宣教以及术后正确的疼痛评估和PCIA泵的合理使用。作为麻醉科医生而言,术后随访PCIA泵、及时调整参数也非常重要。

GPPM之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策略

任全教授

疼痛特点

胸科术后疼痛具有发生率高、程度剧烈、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大、易转变为慢性疼痛等特点。尤其是疼痛程度,可能是所有外科手术中程度最严重的疼痛,需要引起麻醉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多模式镇痛策略

胸科手术常用的镇痛方法有PCIA、硬膜外阻滞镇痛、胸段椎旁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等,各种镇痛方式各有优缺点,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可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神经阻滞能有效地控制急性痛,阻断伤害性刺激传入中枢,减少中枢敏化,还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需求,是镇痛先锋;阿片类药物PCIA简便易行,能有效提高镇痛效果,是镇痛满意的保障;静脉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ASIDs)和α2受体激动剂也被证明可减少炎症反应,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是术后镇痛的有益补充。

GPPM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

王瑾医生

腹部手术疼痛的产生是一个多环节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止痛机制不足以达到理想的镇痛,因此,在腹部手术后镇痛中同样推荐采取多模式镇痛策略。区域阻滞范围局限,对机体影响小;对循环影响小,易于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呼吸抑制;无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并发症;且不抑制患者的运动恢复。区域阻滞技术是多模式镇痛的基石,在区域阻滞技术上配合阿片类药物PCIA、NSAIDs使用,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GPPM之骨科手术术后镇痛

童建华医生

疼痛特点

大部分骨科手术创伤较大、疼痛较重,骨科医生要求患者术后尽早功能康复训练,因此患者在活动时疼痛显著,而且骨科手术患者是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高危人群。在骨科手术后疼痛程度分类中,轻度疼痛占19%、中度疼痛占49%、重度疼痛占23%、极重度疼痛占8%,中重度疼痛占了骨科手术后疼痛的绝大部分。

多模式镇痛策略

在多模式镇痛中,不同镇痛药物发挥不同的镇痛机制(图)。以阿片类药物为例,其作用于外周神经的阿片受体,与位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P物质释放,阻止疼痛传入脑内作用于大脑和脑干的疼痛中枢,发挥下行疼痛抑制作用。

图常用术后镇痛方案

总之,术后镇痛治疗需要达到以下目标:持续、持久地消除疼痛,防止急性疼痛转为慢性疼痛;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将疼痛和镇痛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完整内容请见18期《麻醉·眼界》杂志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







































医院白癫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wcgk/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