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和方法
设计和数据源研究团队使用了来自国家手术质量改善计划(NSQIP)参与者使用文件的前瞻性收集数据来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医院的训练有素的外科临床评论员都使用标准化的定义和技术,在地方和中央质量检查的支持下收集NSQIP数据,以确保数据完整性。根据调解和贝叶斯分析的方法学指南分析、报告随后加强了流行病学观察研究报(STROBE)和临床研究中Bayes应用报告(ROBUST)标准。评估我们使用风险分析指数-管理评分方法确定每个参与者的术前衰弱程度,这是一个多维的衰弱评分,该评分是根据最小数据集死亡率风险指数-修订版采用Hall等所述和验证的方法计算得出的。虽然NSQIP数据中已经描述了衰弱性评估的几种方法,但风险分析指数-管理评分是与衰弱性的多维评估相一致的唯一工具,并且最近被证明比NSQIP五项衰弱性指数具有更高的预测效度,并且除了NSQIP通用风险计算器中已包含的变量之外,还增加了预测价值。风险分析指数-管理评分是连续变量,范围从0到81,得分越高表示衰弱程度越高。其基于标准评分系统:包括年龄、性别、癌症、体重减轻、肾衰竭、心力衰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生活状况和功能独立性。居间变量研究团队认为的居间因素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基于NSQIP使用的定义)。任何在30d内经历以下一项或多项情况的个体均被指定为严重并发症的二元变量:心脏骤停、心肌梗死、肺炎、进行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再次返回手术室、深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器官间隙手术部位感染、全身性败血症、非计划插管、尿路感染和伤口破裂。由训练有素的评审员使用标准化定义确定并发症。分析不同并发症亚型的角色是一个挑战,因为个体可能经历多种并发症和亚型。因此,研究团队创建了一组并发症亚型:心肺(心脏骤停、心肌梗死、肺炎、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计划插管)、感染性(肺炎、深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器官间隙手术部位感染、尿路感染、全身败血症),或肾功能(进行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以评估这些分组作为居间变量的程度。这些亚型以两种方式编码:①任何亚型并发症的发生,即经历过一种以上并发症的个体将被包括在每个亚型中;②单独出现一种并发症亚型,即任何经历过一种以上并发症的个体被排除在外,两者之间没有共同发生亚型(即,只有经历过单一亚型单一并发症的个体才被编码和分析,肺炎只存在于心肺亚型)。结局主要结局是指手术后30d内的全因死亡率。统计分析所有分析均使用R统计语言进行。研究团队使用brms程序包创建中介模型,并使用sjstats程序包中的中介函数来计算直接和间接效果。使用绝对标准化差异对衰弱性得分大于或等于15的人群的队列特征进行评估。样本量和缺失数据样本量基于满足两个队列纳入标准的NSQIP参与者使用文件中的所有可用病例。没有变量缺少值,但有些变量被列为未知:功能状态(n=[0.4%],这些值在独立类别中被折叠);ASA分级(n=[0.2%],其中这些值是因ASAII级而被折叠);和转移状态(n=[小于0.1%],其中这些值在未转移的类别下被折叠)。结果
研究团队确定了例接受中高危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平均值±标准差风险分析指数-管理评分为6±5。按风险分析指数-管理评分截止值15分划分的队列人口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大多数特征因风险分析指数-管理评分不同而不同,评分越高的患者年龄越大,功能依赖性越强,更可能患有急慢性疾病。结局率在手术的30天之内,有(0.7%)人死亡,并且有1人(9.9%)经历了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病例中,有例(69.7%)在死亡前经历了并发症。在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有例(66.7%)患有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症亚型包括心肺事件(3.4%),感染性事件(5.2%)和肾脏事件1,(0.6%)。居间变量所有模型都收敛,具有足够的有效样本量,并且没有实质性的自相关。普通外科敏感性分析需要次采样迭代才能获得足够的有效样本量。图2提供了衰弱对死亡率的直接、间接和总影响的后验分布以及95%和50%可信区间。衰弱评分提高12分的总效应是死亡率的3.79倍(95%可信区间,2.48-5.64),这是由衰弱引起的直接效应(比值比,1.76;95%可信区间,1.34-2.30)和并发症居间的间接效应(比值比,2.15;95%可信区间,1.58至2.96)。这导致衰弱对死亡率的影响比例为57.3%(95%可信区间,40.8-73.8)。表2给出了中介效应大于0%(即非零中介效应)、10%、33%和50%的估计概率。当使用一个信息丰富的正态分布时,衰弱评分增加12分的总效应是死亡率的3.74倍(95%可信区间2.43到5.45),这是由于衰弱的直接效应(比值比1.73,95%可信区间1.31-2.29)和并发症居间的间接效应(比值比2.14,95%可信区间1.58-2.92)。这导致了58.0%(95%可信区间41.1-73.9)的并发症居间的衰弱对死亡率的影响比例。内部-外部验证在年至年接受肠道手术的人群中,与混合非心脏病队列相比,衰弱的总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均减弱(总衰弱-死亡率比值比,1.84;95%可信区间,1.60-2.12;直接比值比,1.61;95%可信区间,1.44-1.82;间接比值比,1.14;95%可信区间,1.06~1.23),比例居间(21.2%;95%可信区间,10.5~31.9)。调解效果大于0%、10%、33%和50%的估计概率见表2。仅限于普通外科病例的敏感性分析与主要发现相似(总衰弱-死亡率比值比,3.19;95%可信区间,2.03-5.10;直接比值比,1.73;95%可信区间,1.26-2.34;间接比值比,1.84;95%可信区间,1.31-2.56;比例居间,52.8%;95%可信区间,31.5~73.7)。并发症类型的敏感性分析表3按亚型报告了非零中介的概率和相关的贝叶斯因子。后验分布和可信区间估计由孤立并发症亚型居间的衰弱-死亡率相关性的比例如图3所示。肾脏和心肺并发症居间的衰弱-死亡率相关性比例的中位数估计值相似(71.2%对64.5%);然而,只有心肺并发症的95%可信区间排除了空值(即0)。很少有证据表明感染性并发症居间了相当一部分的衰弱-死亡关联。结论
在回顾性分析前瞻性收集的外科登记资料中,研究团队估计,并发症可能居间选择性非心脏手术患者衰弱与术后死亡率之间一半以上的关联。心肺并发症可能与此相关的概率高于肾或感染事件。由于衰弱死亡率相关性的较小比例由混合急症肠外科队列中的并发症居间,居间的程度可能因手术类型和紧迫性而有所不同。因此,随着新的以衰弱为中心的干预措施的发展,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应考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其发生的策略,同时也考虑到40%的衰弱相关死亡的需要,这些死亡可能通过与并发症无关的途径发生。许多系统性综述报告术前衰弱程度越高,术后死亡率越高,这些发现在外科专业和不同的衰弱治疗方法中都很明显。同样,系统回顾表明,术前存在衰弱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然而,研究衰弱、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之间的途径的数据有限,这一知识差距可能导致缺乏循证干预措施来改善外科衰弱患者的预后。先前的研究已经调查了衰弱与抢救失败的关系,并证明了衰弱与高风险,急诊和创伤手术后并发症的2.5至5倍死亡率相关。衰弱也与剂量-反应模式下的抢救失败有关支持可能的关系。然而,这些发现只涉及脆弱和死亡之间拟定途径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团队的研究结果建立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衰弱对死亡率的直接影响和并发症的间接影响,研究团队假设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居间所观察到的衰弱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的很大一部分。这不仅使研究团队能够记录并发症发生后发生的情况(以衰弱状态为条件),而且还可以记录衰弱与死亡率之间的不良关联可能通过并发症依赖性途径发挥作用的程度。在这样做的过程中,研究团队发现超过一半的衰弱与术后死亡率的关联似乎是由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居间的,甚至控制了其他可能的混杂因素。根据研究团队的数据,这种关系非零的可能性非常高(超过99%的概率,即超过33%的观察到的总效应是由并发症居间的,83%的概率,即超过50%的总效应是由并发症居间的)。然而,这也表明,与衰弱相关的术后死亡率的很大一部分可能与非并发症居间的机制有关,这比以往以非衰弱为重点的研究中的估计要高。研究团队发现衰弱与死亡率的关系实质上是由并发症,特别是心肺并发症居间的,这与现有的围术期衰弱文献是一致的。首先,衰弱的人天生就容易受到伤害性压力源的影响。手术导致严重的躯体和生理性应激,可直接导致术前功能受限患者终末器官的损伤。上一个研究报告说,衰弱的患者在择期和急诊手术后的死亡率要比没有衰弱的患者高得多,手术期间心血管储备不足可能会导致10%的衰弱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而且,在经历过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人群中,衰弱特征(高龄、较高的共病负担和较高的ASA评分)是后续死亡最强的心血管并发症预测因子。这些数据表明,需要制定改善术前生理(尤其是心肺储备的)策略(如术前稳定),同时也需要在出现并发症时及时发现(如增加术后监护区域的使用,高依赖性监测,或快速反应小组的密切跟进)。尽管有表面效度的支持,但仍需进行前瞻性评估以产生基于证据的建议。对于大约40%似乎并非由并发症引起的衰弱-死亡关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由于身体衰弱的患者在任何时候都有更高的死亡风险(即无论是否进行手术),因此术前管理计划和了解管理目标个体化特点对于身体衰弱的患者尤其重要。术前衰弱评估应该引起对患者选择的更仔细的考虑,因为手术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源,而衰弱的患者通常在生理上是脆弱的。尽管外科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证据稀少且存在多种方法学缺陷,但也可以考虑优先考虑姑息治疗。然而,现有证据通常是积极的,研究报告了衰弱评估-引发姑息治疗咨询与降低死亡率、改善沟通和决策与症状之间的关联。针对这些被鉴定为复杂医疗患者例如衰弱患者,其他重要领域还包括院外过渡支持医疗。结论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居间了一半以上的术前衰弱和术后死亡率之间的联系。未来的研究需要制定和评估干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及时处理其影响。为了解决非并发症居间的死亡率问题,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衰弱和死亡率之间的直接途径。麻海新知的述评
术前衰弱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然而,关于衰弱、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还不十分明确。本文假设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将在择期非心脏手术后衰弱对死亡率的总影响中起重要作用。在注册方案后,本文研究者利用国家手术质量改善计划数据,对中高危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年)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术前衰弱(暴露,使用风险分析指数)、严重并发症(中介因素)和30天死亡率(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贝叶斯中介分析,综合校正了混杂因素。作者估计了衰弱对死亡率的总影响(包括并发症居间的间接影响和衰弱的其余直接影响),并估计了并发症居间的衰弱-死亡率关联的比例。研究入选了例患者,死亡例(0.7%)。发生并发症1例(9.9%)。研究表明并发症居间了57.3%(95%可信区间,40.8-73.8)的衰弱-死亡率关联。心肺并发症是并发症亚型中最强的居间因素。并发症居间了选择性非心脏手术中半数以上的衰弱与术后死亡率的关系。本研究样本量较大,有优势,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普遍性,然而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NSQIP数据的使用能够利用通常被视为手术数据参考标准的并发症变量,医院没有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肌钙蛋白检测,这意味着那些被识别的患者可能有更严重的陈述,也就可能令研究结果偏离空白。另外,虽然研究已尽可能地使用最佳的操作来控制一些已知的混杂因素,但仍无法保证不存在未知的混杂因素,这可能会削弱研究结果的重要程度。总之,本研究表明的几个结论对我们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大手术后几个中重度并发症很常见,对长期预后有重大影响?术前衰弱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中高危择期非心脏手术中,并发症居间了半数以上的衰弱与术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心肺并发症比肾脏或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更高(编译苏畅述评王天舒)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原始文献:McIsaacDI,AucoinSD,BrysonGL,HamiltonGM,LaluMM.ComplicationsasaMediatorofthePerioperativeFrailty-MortalityAssociation.Anesthesiology.Apr1;(4):-.doi:10./ALN..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麻海新知”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为指标的心脏手术后限制性输血策略
术中氧浓度与心脏手术后神经认知功能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术后安全有效镇痛的临床策略
辅助药物减少神经肌肉阻滞药的用量
术前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关系
关节腔内浸润镇痛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Anesthesiology临床焦点综述:乳酸监测的临床合理应用
麻醉与肿瘤的远期结局: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
Anesthesiology临床综述:围手术期脑卒中
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可能与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患者院外死亡率增加有关
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全麻醉诱导后发生低血压的机制
年髋部骨折治疗指南麻醉科医师协会制定(英联邦国家)
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轨迹及其决定性因素
围术期液体管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吸气保持期间气道峰压向平台压变化的方向和大小可确定机械通气患者的自主呼吸努力程度和弹性呼吸功
微量液体激发试验和呼气末阻塞试验(EEOT)评估手术室患者液体反应性
BJA:机器人辅助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机械通气和肺部并发症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BJA:改善围术期脑健康——围术期管理团队关键行动的专家共识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浓度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复合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NEJM: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用于脓毒症机械通气成人患者镇静
深度肌松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术后谵妄的影响
麻醉恢复室内肺超声检查结果与大手术患者预后相关
限制性和开放性输血策略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预防价值
Anesthesiology杂志临床焦点综述:围术期血小板输注
脂质体布比卡因临床应用疗效的研究进展
与非心脏手术后死亡独立相关的出血:如何进行术前预测
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氯胺酮的分离麻醉与镇痛特性是独立的
局麻药中加入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
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风险评估和围术期管理
硬膜外超前镇痛在成人开胸术后急、慢性疼痛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对儿童术后行为改变的影响
BJA:产科硬膜穿刺后头痛的管理实践
基于Pleth变异性指数的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个体化液体管理
七氟醚麻醉期间使用伤害感受水平指导的芬太尼用量以减少术后疼痛
来自DanielSessler教授的临床焦点综述:围术期血压管理
低潮气量和常规潮气量对大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基于BMI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气道完全闭合的患病率
院外心搏骤停:复苏过程中转运和现场持续复苏与能否存活至出院的关系
全身麻醉联合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乳腺癌患者术后NETosis和血管生成标志物的影响
有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腰椎穿刺术与脊髓血肿的关系
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非心脏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与随后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点击小程序码
将最新版《麻海新知》带回家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