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耗材带量采购风起云涌骨科耗材国产替代

约惠白癜风医院献礼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医药耗材带量采购风起云涌骨科耗材国产替代现曙光冠脉支架作为全国高值耗材集采的首个产品,引发了业界对于医药耗材市场扩容的想象。日前,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文件》,首年意向采购总量超万个,达到全国冠脉直接总需求量的60%左右,甚至直接给出了元的价格作为指导。在此之前,高值耗材带量采购陆续在福建、浙江、江苏、安徽、京津冀等多个地区进行试点,市场对全国带量采购的落地已有一定预期。而冠脉支架具有技术成熟度高、规格相对少、国产替代率高的特点,成为先行试点品种。该采购文件的公布,使得国产冠脉支架企业市值大跌超亿元。而骨科植入物作为耗材用量仅次于心脑血管的高值耗材,可以预见全国范围内的集采落地只是时间问题。“中国骨科领域经历了近30年发展,已经完成了从小作坊到现在以规模化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主的发展格局的转变。尽管目前国产国科领军企业数量不少,但是实际上在骨科耗材领域,仍是外企占据较大的领先优势,外企的统治力与其领先的技术、与导入市场的先发优势密切相关。”10月20日,北京一健康产业基金投资经理王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是表示。不过,王俊同时表示,当前国产产品受认可程度也在与日俱增。随着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更重视价格的政策推进,可以预计在未来数年国产替代将呈加速趋势。加速国产替代上世纪90年代,在进口产品进来之前,国内骨科产品非常缺乏。与现如今各大代理商想方设法让产品进入科室使用不同,30年前医生想要用到所需的医疗器械都很困难。在外资进入市场后,迅速填补了中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空白,因此也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了极大的先发优势。这种背景下,中国骨科医疗器械公司不管是在产品上、技术上还是市场营销方面,远远不如外企,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多以模仿、跟随进口产品进行研发生产。与本次集采冠脉支架近80%的市场份额均为国产厂商的局面不同,骨科植入物领域仍是以进口厂商为主导。目前,在不同的细分领域中,国产厂商的市场份额也处于不同的水平,骨科创伤领域约有70%的市场份额属于国产厂商、脊柱领域约有50%的市场份额属于国产厂商、关节领域约有30%的市场份额属于国产厂商。王俊认为:“这种进口替代的程度与产品公认的技术难度成反比,说明中国骨科耗材在技术水平上仍较进口产品有一定的差距。但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混乱发展后,中国骨科器械领域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领先企业,其中以威高、微创、大博、三友、爱康、春立等上市公司为代表,在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公开数据显示,创伤领域国产龙头大博医疗,最新市值达到近亿元,年收入12.5亿元、净利润4.8亿元,并且近年来净利润一直保持25%的高速增长,高于同行业平均增速。中国骨科植入物的市场规模约亿元,近年来同比增速约在10%-15%。“同时,当前国家政策的导向也有利于国产厂商提高市场份额,参考这次冠脉支架的国家级带量采购,监管层对于价格的要求非常苛刻,而这正是国产厂商的最大优势。更有意义的是,由于国家级带量采购必然医院纳入集采范围,医院现在主要使用的是进口产品,国家级的带量采购的落地有望打破外医院的统治地位。”王俊指出。“现在中国的国产骨科产品尽管仍较进口有一些差距,但是在设计、材料以及安全性方面已经可以较好的满足临床中的需求。”某国产领先的关节厂商技术总监介绍称,“同时国产厂商也会积极的运用国际上新兴的技术去提升自身的技术储备,并不断寻找对外资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角逐创新技术水平的差异与行业人才水平、市场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研发积累等因素密切相关。现阶段,中国医疗器械人才水平已经与国际化接轨、骨科临床水平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国产企业的主要弱项是缺乏常年的累计研发经验。这种背景下,除了大力引进人才、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之外,若能将更多目光聚焦在行业的新兴产品上,或许将为国产厂商带来更多发展机会。例如,从年开始投融资热度逐步升温的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在年天智航完成3亿元D轮融资、以色列Mazor骨科手术机器人被天智航以17亿美金的价格收购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投资热度开始初步显现。年7月,天智航成功登陆科创板,最新的市值高达亿元,与国内领先的骨科植入物企业大博医疗相似,大博医疗经历20多年的发展才达到这样的高度,而天智航则只用了十年时间。“这两年资本市场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wcgk/1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