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觉得下肢无力就不肯离床活动,于

医院订阅哦!

手术后出院才三天,医院住了大半个月,76岁的老吴这一波操作让自己吃进了苦头。而一切的根源,仅仅是第一次住院后不愿意下床多活动。

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叶金明想借这个病例提醒大家,血栓形成后,大部分都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及时诊断处理,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会严重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出院回家卧床修养,不料三天又回来住院

01

今年6月份,老吴做了一次腰部的骨科手术,手术很顺利。不过由于他身兼多种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小中风,因此,家里人觉得多住两天院比较放心。

而老吴自己,手术后总觉得乏力,两条腿也没什么力气,索性开始卧床修养。骨科医生提醒了他很多次,要在保护腰围的前提下,适当离床活动。但他就是不乐意,无奈,医院康复医学科介入,安排他做了不少康复运动。

7月中旬,老吴可以出院了,没有医生在旁边“耳提面命”,他继续卧床休养着。但很快,他就惊讶发现自己的左下肢开始肿胀发痛,三天后,因为胸闷气急和左腿疼痛,家里人又将他送进了医院三墩院区。

这一次,他入住的是血管外科。叶金明为其做了一系列检查,其中的D-二聚体的数值已高达20mg/L!

“正常人的D-二聚体数值在0-0.5mg/L,它的升高,说明体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体内有血栓形成。”他表示,之后的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检查,也证实了他的判断:老吴已出现肺栓塞,若栓子大块脱落,牢牢堵住肺动脉,很可能来不及抢救。

万幸,老吴送医还算及时,叶金明为他做了微创手术,从他的股静脉中吸出了血栓。半个月后,老吴再次出院,这一次,他不敢再卧床休息了。

静脉血栓一旦形成,若不干预或可猝死

02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就像是水在河道中,河道有堤坝,血管中也有瓣膜控制开关。河里出现泥沙淤积,河道就会堵塞,血管也一样。血栓就相当于河道中的淤泥,阻断血液流通,造成健康威胁。

叶金明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表现为单侧肢体突然出现肿胀、疼痛。相比于右脚,左髂静脉受压更高,因此,左脚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要高出右脚3-5倍。

“血栓的形成有三大因素,血管损伤、血流缓慢、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血液回流发生严重障碍,肢体肿胀疼痛,严重者导致肢体坏死而需要截肢。同时,血栓在形成早期,相对容易松动脱落,然后随着血液循环跑到肺动脉里,形成肺动脉栓塞,可能导致人体呼吸循环衰竭,甚至猝死。”

他强调,如果出现下肢肿痛,尤其是突发的单侧下肢肿胀疼痛,甚至皮肤呈现青紫的,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血栓情况。

适当活动多喝水,静脉曲张要早治

03

实际上,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得血栓甚至是肺栓塞,而静脉血栓是可防可控的。叶金明强调,平时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不动或久坐,如遇长途旅行,可以在座位上足背伸直屈曲动作,让小腿肌肉收缩帮助血液回流。同时,吸烟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建议戒烟。秋冬季更要适当活动,多喝水,稀释血液,以免血液出现高凝。

对手术病人来说,卧床期间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而且一些腹部术后往往禁食禁水,会使血液变得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如果术后不能下床者,要在床上经常做伸屈腿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便可预防发生血栓。

另外,他还提醒,下肢静脉曲张继发血栓形成并不罕见,因为静脉曲张后血流缓慢,而且曲张后的静脉内皮功能受损,降低了预防血栓能力。因此,得了静脉曲张也要及时治疗。

专家名片

叶金明

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从事外科临床三十余年,擅长外科危重病抢救,及疑难病例的诊治,对周围血管疾病,动脉瘤以及静脉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有较深造诣。现任浙江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三墩院区)、周四上午(灵隐院区)

记者陈敏娜

通讯员王婷吴玲珑

每日商报·乐活老年周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ys/8492.html